在原定婚期的一週前,莎柔取消了她的婚禮。她雖然傷心失望,但仍決定不要浪費那些為婚宴購買的食物,因此她改變了原定的慶祝計畫。她撤除了禮物桌,更新了宴客名單,改為邀請住在當地遊民收容所的人前來赴宴。
耶穌也很看重這種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恩慈,就如祂對法利賽人說:「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4章13節)耶穌告訴我們,因為這些賓客無法回報主人,所以上帝會賜下祝福。祂要我們去幫助那些沒有經濟能力、沒有才華或沒有社會地位的人。
耶穌是在法利賽人家中坐席的時候,說出這樣一番言論,讓我們覺得祂的信息似乎會引起爭議,且違反常理。然而,真實的愛確實是如此。有人說,愛是為了別人的需要而不求回報地付出。耶穌正是如此愛我們每一個人,祂看到我們生命的窮乏,祂的回應就是為你我付出祂自己的生命。
要經歷基督這無限的愛,我們就要親身認識祂。耶穌基督邀請我們每一個人去探索祂長闊高深的愛!(以弗所書3章18節)
天父對我們的愛是何其深廣!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去探究祢的愛有多深。
我願將祢所賜給我的給予他人。
我願將祢所賜給我的給予他人。
靈糧透視
耶穌在應邀去一位「法利賽人的首領」家裡坐席時(路加福音14章1節),便藉著這個機會針對人們對社會認可的渴望,教導人們上帝國度的價值觀:不要尋求高位,反要高舉他人(7-11節)。然後,耶穌將這個教訓轉為針對筵席的主人:設宴款待賓客不應只為謀求自己的經濟利益,或在社會中樹立聲望,而是要慷慨地邀請那些真正需要幫助且無力回報的人(12-14節)。這與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的教導遙相呼應:「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馬太福音6章2節)
不妨花點時間思想,我對人的付出並與人交往的動機是什麼呢?我是否遵循上帝國度的價值觀,願以無條件的愛和憐憫待人呢?
主题: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