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提芬告訴父母,他每天都要提早到學校。但基於某些原因,他從未解釋其中的因由。但無論如何,他的父母每天都會在早上7點15分之前,把史提芬送到杜魯斯中學。
史提芬讀初中時某個寒冷的日子裡,一場致命的交通意外奪去了他的性命。後來,他的父母也發現了史提芬提早上學的原因。原來每天早上,他都會和一些朋友站在學校門口,以微笑和親切的話語,揮著手迎接其他同學。這讓所有的學生都感到受歡迎和被接納,連遭排擠的人也有同樣的感受。
作為一個基督徒,史提芬希望將上帝的喜樂,帶給那些迫切渴望得到的人。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以友善的態度接納別人,能有效地彰顯基督的愛。
馬太福音5章14-16節,耶穌清楚表明,在祂裡面我們是「世上的光」,也是建在山上的城(14節)。古時人們大多用白色石灰岩築城,在烈日的照耀下便能反射光芒。期盼你我都能選擇不要隱藏,而是成為世上的光,「照亮一家的人」(15節)。
當我們的光「照在人前」(16節)的時候,盼望別人也能感受到基督以愛接納他們。
你可以用什麼方式去愛那些孤單和有需要的人?
聖靈如何使你成為眾人都能看見的山城呢?
聖靈如何使你成為眾人都能看見的山城呢?
天父,感謝祢讓我看到,史提芬愛人的榜樣。
求祢幫助我可以像他一樣,
以善意和接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
求祢幫助我可以像他一樣,
以善意和接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
靈糧透視
在耶穌的時代,絕大多數的以色列家庭都是用小型油燈提供室內照明。若是把燈放在燈臺上,就能達到最亮的效果,但若是把燈放在量斗底下,燈就發不出光來(馬太福音5章14-16節)。耶穌把祂的門徒描述為「世上的光」(14節),乃是在強調,如果門徒的生活與馬太福音5章所描述的國度價值觀相違背,就不可能真正成為祂國度的門徒。門徒的生活若與這些價值觀相悖,就像失了味的鹽或不發光的燈一樣無用(13、15節)。
主题:
靈命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