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步入三十歲時,寶妮對自己還在做不喜歡的銷售工作而感到難過,她決定停止拖延,開始尋找新工作。在除夕夜,達威對著鏡中的自己發誓,新的一年一定要減重。一個月又過去了,但家銘依然暴躁易怒,他保證自己下個月會更努力地控制情緒。
如果你也曾在新的一個月、新的一年,或重要的生日當天立志要有所改變,那麼你並不是唯一的一個。研究人員甚至將此命名為「新起點效應」。他們認為在這些特殊的日子,我們會傾向於檢視自己的生活,嘗試把失敗拋諸腦後,重新開始。我們想成為更好的人,也渴望有個新的起點。
接受耶穌的救恩就充分地體現了這種渴望,這讓我們預見一個最好的自己(歌羅西書3章12-14節),並呼召我們脫離過去不好的行為(5-9節)。接受耶穌後所帶來的改變,並不是單靠個人的意志或誓言,而是倚靠上帝的大能。當我們相信耶穌時,我們就成為新的人,上帝的聖靈會在我們裡面動工,使我們逐漸成為完全(10節;提多書3章5節)。
接受耶穌的救恩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這不需要等到某個特殊的日子,你現在就可以開始擁有新的生命!
是什麼攔阻你此刻接受上帝所賜的新生命?
求祢賜我一個全新的開始!
靈糧透視
在歌羅西書第2章,保羅明確指出,眾信徒已「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或基本原則]」(20-21節),接著就針對某些信徒說:「為什麼仍要跟從世上這些規條?」(20節,新普及譯本)保羅注意到,有些信徒正面臨一種信仰的危機,就是落入律法主義的宗教形式。因此,保羅清楚表明:「這些規條看似明智,因爲它們要求人熱切地委身,……但它們卻無法幫助人戰勝邪惡的慾望。」(23節,新普及譯本)
正因如此,在第3章,保羅將我們的焦點轉向基督:「……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1節),並勸勉我們要「治死……在[我們]裡面罪惡的、屬地的一切」(5節,新普及譯本),也就是我們犯罪的傾向(5、8-9節)。這很可能包括一般人認為是「敬虔」的事。實際上,唯一能持續使我們的行為有所改變的方式,就是順從聖靈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