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Bill Crowder

柯貝爾

柯貝爾(Bill Crowder)在牧會20多年後加入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的事奉團隊,目前他是ODB的聖經教師之一,他在全球許多地區教導聖經。他寫過多本《探索叢書》,也為探索出版社寫過幾本書。貝爾跟太太瑪琳有五個孩子和幾個孫兒。

文章 柯貝爾

化敵為友

新約研究學者貝里(Kenneth E. Bailey)提到有一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知道如何在國際社會中保持一種不尋常的姿態。他與以色列及其周邊國家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有人問他如何讓他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保持這種微妙的平衡,他回答說:「我們選擇我們的朋友,而且不鼓勵我們的朋友為我們選擇敵人。」

資訊與證據

當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桃莉絲·基恩斯·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決定寫一本關於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著作時,與之相關的書籍已經大約有一千四百本,這著實讓她望而生畏。關於這位深受敬愛的領袖,她還有什麼能著墨的呢?但古德溫並不氣餒,勇敢接受挑戰,最後寫出《無敵:林肯不以任何人為敵人,創造了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古德溫針對林肯的領導風格所提出的新見解,成就了一本極受好評的暢銷書。

群眾

哲學家兼作家的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 年)認為:「人們一直在抗拒強大的君王,拒絕向他們屈服。」她補充說:「可是很少有人能對抗群眾,獨自與被誤導的人群對立,手無寸鐵地面對他們的無情與狂暴。」作為一名猶太人,阿倫特在她的祖國德國親眼目睹了這一點,被群眾排斥的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聽聞鐘聲

《聖誕鐘聲》改編自1863年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所寫的詩(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是一首很不尋常的聖誕歌曲。這首歌的第三節並沒有描述聖誕的歡樂和欣悅,而是悲嘆地哭泣道:「我垂低頭無限失望,我說平安蕩然無存,頑強眾生嘲笑、憎恨:地上平安歸與世人。」但到了第四節,這樣的哀嘆卻轉為盼望,並向我們保證:「神不死亡,也不睡眠,邪惡必敗,正義必勝,地上平安歸與世人。」

蘇格拉底俱樂部

英國牛津大學的蘇格拉底俱樂部成立於1941年。這個俱樂部的成立,是為了鼓勵基督徒與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之間相互辯論。

怒氣攻心

畢卡索(Pablo Picasso)最重要的政治畫作《格爾尼卡》,可說是一幅現代主義作品,描繪了1937年被摧毀的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在西班牙革命與二戰即將爆發的時候,西班牙民族主義軍隊允許納粹德國的戰機對這小鎮進行轟炸演習。這些引人非議的轟炸奪走了許多人的性命,這種以平民為轟炸目標、濫殺無辜的不道德行為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畢卡索的這幅畫激發了世人的想像力,並引發更多關於人類自相殘殺的爭論。

建造房屋

在1889年,美國歷來最龐大的私人豪宅興建工程開始了。施工現場每天生產約32,000塊磚頭,工程一直持續到六年後,喬治.凡德彼爾特二世(George Vanderbilt II)的避暑莊園完工為止。這座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著名比爾特摩莊園,直到今日仍是美國最大的私人住宅,擁有250間廳房(包含35間臥室和43間浴室),佔地面積廣達16,226平方公尺。

著陸點

黑斑羚是羚羊家族的成員,能夠跳到三米高、九米遠。牠這不可思議的本領,無疑是在非洲荒野求生的利器。但在動物園裡,許多黑斑羚卻被圈養在僅有一米高的圍欄裡。這麼矮的圍欄怎麼能關得住這些跳躍高手呢?原因是,除非黑斑羚能夠看到著陸點,否則牠們絕不會起身跳躍。牠們被困在圍欄裡,是因為牠們看不到另一側是什麼。

受教的心

許多人不僅抨擊不同的觀點,也攻擊那些抱持不同看法的人,而且很可悲地,這已成為一種「正常」現象。這種情況就連學術界也不例外。基於這個原因,當我看到神學家暨學者理查德·海斯(Richard B. Hays)寫了一篇文章,大力抨擊他自己多年前所寫的一本著作時,令我感到非常震驚!在海斯近年所寫的一本書中,他展現出極大的謙卑,糾正了他過往的觀點,藉著終生學習調整了自己的看法。

與眾不同

在1742年11月,英格蘭斯塔福德郡發生一場暴動,抗議查理·衛斯理所傳講的福音信息。因查理和他哥哥約翰似乎正在改變教會長期以來的某些傳統,讓許多市民怒火中燒。

祢真偉大!

長久以來,指紋都被用以辨識個人身分,但卻會被複製假冒。同樣地,眼睛裡的虹膜也是辨識身分的可靠特徵,直到有人用隱形眼鏡改變虹膜的紋路,偽裝成他人。就算用生物識別技術來辨識身分,還是不太可靠。那麼,還有什麼獨特點能用來辨識身分呢?現在,我們知道每個人的血管脈絡分佈都不一樣,幾乎不可能偽造。你的「脈絡分佈圖」就是獨一無二的辨識符號,讓你與任何人都不一樣。

禱告的本質

當林肯就任美國總統時,他擔負的重任就是要帶領一個分裂的國家。他被視為一個英明的領袖及道德高尚的人,但他有另一個特質,或許是他為人處世的一切基礎。他知道自己不足以肩負這項重任。他如何回應這些不足呢?林肯說:「每當我走投無路,深覺自己的智慧和才幹,都不足以幫助我渡過難關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屈膝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