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得好?
當迪士尼的經典卡通《小鹿斑比》重新上映時,不少父母都帶著兒女重溫自己的兒時回憶。一位年輕的媽媽也是其中之一,她的丈夫熱愛打獵,家中擺滿了許多讓人驚嘆的戰利品。她與稚齡的兒女一同在電影院欣賞影片,在看到小鹿斑比的媽媽被獵人射殺時,她也與孩子一同驚呼和哀嘆,但她的小兒子卻天真地大喊了一聲:「射得好!」至今在她的家族聚會中,家人仍會提起這件讓她感到尷尬的事。
為何是我?
有一本談論機率的書提到,每一百萬人中就有一人會被閃電擊中;每兩萬五千人中就有一人會因面對巨大的打擊或損失,而患上「心碎症候群」。書中每一頁都在論述成堆的各種不同機率問題,但卻無法回答:「若我們就是不幸的那一個該怎麼辦?」
不輕易發怒
在英國廣播公司的紀錄片《哺乳類全傳》中,主持人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攀上一棵樹,以幽默的眼光觀察三趾樹懶。在面對樹懶時,愛登堡試圖激怒這世界上行動最緩慢的哺乳類動物,但三趾樹懶卻毫無回應。愛登堡解釋說,樹懶的主食是難以消化又沒有營養的樹葉,所以天性行動緩慢,當然也不會輕易動怒。
聖靈與火
經過幾年的乾旱,南加州野火頻頻發生,有些居民認為野火是上帝的作為。當新聞媒體將其中一次野火稱為「聖火」時,愈發令人不安。許多對南加州不熟悉的人都沒有意識到,其實發生在聖吉姆峽谷(Holy Jim Canyon)的野火,才被稱為「聖火」。那麼,誰是聖吉姆呢?根據當地文獻記戴,他是十九世紀的養蜂人,沒有宗教信仰,脾氣暴躁,所以鄰居就給他取了這個諷刺意味濃厚的綽號。
大兒子
靈修作家盧雲(Henri Nouwen)回憶他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參觀一間博物館時,花了數個小時仔細觀看並深思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的畫作《浪子回頭》。從早晨到下午,四周窗戶透進來的陽光強弱不同,隨著光影的變化,盧雲從這幅畫作中似乎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畫作,而每一幅都流露出父親對浪子的愛。
腳的福音
看到這則廣告,我不禁嘴角上揚:「您的雙腳一定會說,這是有史以來最舒服的一雙襪子!」接著,為了進一步宣傳這雙襪子為何是雙腳的一大福音,廣告中還說每賣出一雙襪子,廠商就會捐出一雙給有需要的人,因為在收容中心裡很多人都需要襪子。
超乎萬名之名
樂器製造師安東尼奧.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1737年)是音樂界的傳奇人物。他製作的小提琴、大提琴和中提琴因工藝精湛,聲音清晰,讓人視為珍寶,甚至被賦予名字,其中就有一把小提琴被稱為「彌賽亞」。匈牙利小提琴家約瑟夫.約阿希姆(Joseph Joachim,1831-1907年)曾拉奏這把小提琴,過後他說:「這把『彌賽亞』的獨特琴音,甜美與壯麗交織,而今仍不斷在我心中縈繞。」
看見真光
在洛杉磯的街頭,一個無家可歸的癮君子布賴恩踏進一家福音機構尋求協助。自此,他開始踏上了漫長的康復回轉之路。
在靈裡歌唱
在二十世紀初的威爾斯大復興期間,聖經教師兼作家坎柏.摩根(G. Campbell Morgan)相信,上帝的聖靈會藉著聖詩激動人心。他曾在聚會中看到,聖樂也同樣能促使人自發地禱告、唱詩和懺悔。若有人因著自己的情感激動,禱告了太長的時間,或所說的無法獲得旁人的共鳴,有人就會開始輕聲歌唱。當其他人輕柔地加入,合唱的聲量漸漸增強,直到蓋過其他所有聲音。
搬遷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美國人平均一生會搬家11到12次。最近一年,就有2800萬美國人收拾家當,搬遷到新的地方,然後安頓下來。
至高榮耀
凱撒亞古士督被稱為羅馬帝國最偉大也是第一位的君王。他運用政治手腕與軍事力量消滅敵人、擴張王國,把雜亂破落的羅馬社區,建設為矗立著大理石雕像與廟宇的城池。羅馬人極崇敬亞古士督,稱他為聖父與人類的拯救者。當他40年的統治接近尾聲時,根據官方紀錄,他最後如此說:「我來時羅馬不過是土坯之城,我走時卻已成為大理石之都。」然而,根據他妻子的說法,他最後留下的一句話卻是:「我扮演的角色很棒吧!在我離場時,該為我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