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Monica La Rose

白茉妮

白茉妮(Monica La Rose)從小和七個兄弟姐妹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埃傑頓市的一個農場長大。她曾在佩羅斯高地的三一基督教學院修讀英文與神學,並在以琳基督教學校工作,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之後則在大湍市的加爾文神學院取得神學碩士。她很看重與朋友、家人並和寶貝姪子、姪女相處的時間。

文章 白茉妮

存心忍耐

看見我朋友艾拉在社群網站的動態更新時,我忍不住哭了。2022年,烏克蘭首都基輔遭敵軍圍困,住在那裡的艾拉不得不逃離家園。幾天後,她分享了一張自己過去完成跑步項目後舉起烏克蘭國旗的照片。她寫道:「我們都在盡最大的努力,為一場名為生命的馬拉松而奔跑。這幾天,讓我們帶著永遠不滅的盼望,竭盡所能地奔跑吧!」在接下來的日子,艾拉不斷發布消息,讓我們瞭解如何為她的國家遭受苦難的人們禱告並給予支持,她正以多種方式繼續跑這場馬拉松。

嶄新的開始

「基督徒的覺醒始於痛苦的認知,即發現世界讓我們相信的真理,其實全是謊言。」這是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對詩篇120篇的感悟。詩篇120篇是朝聖者在前往耶路撒冷時,吟唱的第一首「上行之詩」(詩篇120-134篇)。正如畢牧師在《恆久專一的順服》一書中所探討的,這些詩篇也為我們描繪了親近上帝的天路歷程。

休息與工作

在十九世紀約翰·德懷特(John S. Dwight)所寫的一首關於「休息」的詩中,他婉轉地責問人們怎能將「休閒」與「工作」分開:「沒有真正的勞苦,怎麼會有真正的休閒呢?」他認為享受真正的休閒不是逃避生活中的責任,在詩中他說:「責任要全力以赴;善用而不浪費它,否則就無法休息。想看近處環繞美景?只有承擔責任,才有如此景象。」

含蓄委婉

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在她的一首詩中寫道:「應說出一切真理,但要說得含蓄委婉。」她認為上帝的真理和榮耀就像強光閃電,對脆弱的人類來說實在是「太亮」了,無法一下子就理解或接受。因此我們最好「說得含蓄委婉」,以溫和、間接的方式,分享上帝的恩典和真理。因為就如詩中的結尾寫道:「真理必須逐漸明亮,否則人人都會失明。」

祂掌管未來

根據心理學家梅格·潔伊(Meg Jay)的研究,我們的大腦在想到未來的自己時,有如想到一個全然陌生的人。為什麼呢?這可能與被稱為「同理心差距」的心理狀況有關。我們可能很難去同情和關心那些我們素不相識或從未謀面的人,甚至是未來的自己。因此潔伊的工作是要幫助年輕人想像未來的自己,並採取一些行動來關心他們。這包括協助他們按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制定可行的計劃,好讓他們能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繼續茁壯成長。

謙卑是真理

十六世紀的聖女大德蘭(Teresa of Avila)某天在思想上帝何以如此看重謙卑時,突然領悟到了答案:「上帝是至高無上的真理,而謙卑就是真理……。沒有任何美善是出於我們自己,一切的美善都來自恩典的泉源,心靈靠近這所在,就會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美善也來自那使我們的服事充滿活力的真光。」大德蘭總結道,「正是透過禱告,我們才能牢牢地記住這個事實,因為禱告的根基就是謙卑。我們愈是在禱告中謙卑自己,上帝就愈會高舉我們。」

那把鑰匙

基廷神父(Thomas Keating)在他的一本經典著作中分享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一名教師弄丟了家裡的鑰匙,便蹲在草地上尋找。學生們看見老師在找鑰匙都過來幫忙,但還是找不到。最後,有個比較機靈的學生問道:「老師,你知道自己是在哪裡弄丟了鑰匙嗎?」教師回答:「當然知道。我是在屋子裡弄丟的。」學生們驚呼:「那你為什麼要在屋外找呢?」老師說:「很簡單啊!因為這裡光線比較好。」

可靠的愛

我傷心、自責、憤怒、困惑,百感交集地自問:為什麼我老是想起這件事?

悲傷中有恩典

若蘭在得知自己罹患罕見且無藥可醫的腦癌之後,藉由替重症兒童與其家人攝影留念,找到了新的盼望和目標。若蘭希望藉著這樣的方式,讓那些家庭能捕捉到與孩子在一起的珍貴時刻。她認為:「在絕望的病榻旁,有時充滿悲傷,但也有我們認為不會出現的恩典與美好時光。在最艱難的時刻,那些家庭儘管悲傷,仍選擇以愛相待。」

超越認知

當丈夫得悉他會像許多人一樣,因新冠疫情而將被公司解僱時,我們一時都很難接受。雖然我們相信上帝會照顧我們的基本需求,但有太多未知的因素卻令我們憂心忡忡。

選擇感恩

作家瑪麗蓮·麥肯泰爾(Marilyn McEntyre)曾分享她從一位朋友身上學到的功課:「嫉妒的反面是讚賞和感恩。」縱然這位朋友因身體殘疾和長期疼痛之苦,無法以她所願的方式發揮天賦。但在她離世前,卻仍能用她獨特的方式展現出喜樂的心,與他人一同感恩,讓每一次與人相遇,都充滿了讚賞。

像基督完全

作家凱瑟琳·諾里斯將現代完美主義與馬太福音裡的「完全」進行對比,她寫道:「完美主義是我所知其中一個最可怕的詞語。」她形容現代完美主義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使人過於膽怯而不敢承擔必要的風險。」但馬太福音中翻譯為完全的詞語,則是指成熟、完整或整全。她總結說:「要完全,就要為成長留空間,漸漸成熟到可以為別人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