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合一

與聖靈同調

當我聽著鋼琴調音師在優雅的平台型大鋼琴上調音時,我想到以前聽過從那台鋼琴流瀉出《華沙協奏曲》絕妙驚人的樂音,以及詩歌《祢真偉大》低沉圓潤的旋律。但如今這台鋼琴極需要調音。雖然有些琴鍵音調準確,然而其他的音調若不是過高就是過低,讓人聽了不太舒服。調音師的職責並非讓每一個琴鍵都能發出相同的音,而是確保每個琴鍵都能發出準確的音調,在演奏時才能創造出整體的和諧感。

群體記憶

神學家毛勵策(Richard Mouw)曾提到記住過往教訓的重要性。他引述社會學家羅伯特.貝拉(Robert Bellah)的話,表示繁盛的國家必定是個「記憶的群體」,為了不忘卻過去,會不斷述說她的故事和成長的過程。這個原則也可延伸至如家庭這樣的社會群體。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記憶是群體生活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別這麼認定

在討論如何與人和好時,有人說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話﹕「不要認定一個人永不會改變。」他觀察到我們常會只記得別人的過錯,卻不給他們改過的機會。

同有一主

玉米,又稱作玉蜀黍,是我家鄉墨西哥主要的糧食作物。玉米的種類繁多,有黃色、棕色、紅色或黑色,甚至還有美麗的混色玉米。然而住在都市裡的人多半不吃混色玉米。身兼餐廳老闆和研究人員的阿瑪多·拉米瑞茲(Amado Ramírez)表示,這是因為民眾認為單一顏色代表品質好。但事實上,混色玉米的味道極佳,而且還可做成非常美味的墨西哥玉米餅。

消除隔閡

有大批難民入住我們的社區,讓社區的教會人數驟然增長,但也帶來不少挑戰。教會會友要學習如何接納這些新成員,讓他們適應陌生的文化、新的語言和不同的敬拜方式。這些新的變化都可能會帶來一些不愉快。

追求合一

我成長於50年代的美國,我所居住的城市實行種族隔離措施,對於這一點我從未質疑。在學校、餐廳、公眾交通系統以及鄰里間,不同膚色的人都必須有所區隔。

存到萬代

我的父母結婚時,正是1933年經濟大蕭條的時代。我和妻子都是屬於二戰後出生率達到巔峰的嬰兒潮世代。我們的四個女兒,則出生於1970和1980年代,屬於X和Y世代。在不同的時代中成長,我們對許多事情自然就有不同的看法!

合奏

我觀賞著孫女學校樂團的音樂會,這群孩子只有十一、二歲,但他們美妙的合奏卻令我印象深刻。假如他們每個人都想要獨奏,那效果是絕對無法和樂團合奏媲美的。負責各種木管、銅管和打擊樂器的人都必須各盡其職,才能合奏出悅耳動人的樂章。

南轅北轍

有位來自北美的教師給一群東南亞學生上課時,他自己反而學了一課。他在給學生進行了首次的選擇題測驗後,赫然發現很多題目學生們都沒有作答。因此在發還批改過的試卷時,他告訴學生下次不要留下空格,而要猜個答案。但沒想到有一名學生卻舉手問道:「老師,如果我剛好猜對了怎麼辦?那不是會讓人以為我知道答案,可是我其實並不知道啊!」這名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觀點及做法,可說是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