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基督為救主/彌賽亞

上帝關心嗎?

在寫作的生涯中,我經常探討苦難的課題。我一再地思考同樣的問題,猶如觸碰一個從未癒合的傷口。我聽過讀者們的分享,他們痛苦的經歷讓我看到人生有苦難。一位青年牧師打電話告訴我,他的妻子和初生的女嬰因輸血而感染愛滋病,已經生命垂危,他問我:「我該怎麼跟我教會的年輕人說,上帝是慈愛的呢?」

新的生命

父親的話讓拉維深受傷害。「你真是失敗!你讓家族蒙羞!」和其他才華洋溢的兄弟姊妹相比,拉維被視為家中的恥辱。他嘗試在運動方面有所成就,結果也做到了,但仍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他常想:我有什麼前途嗎?我真的一無是處嗎?能不能乾脆毫無痛苦地死掉?這些念頭總是在他的腦海盤繞,但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他的文化背景不允許他訴苦,因為男兒有淚不輕彈,打落牙齒和血吞。

聆聽主聲

我年幼的兒子喜歡聽見我的聲音,除了我大聲嚴厲地喊他的名字,又接著問:「你在哪裡?」之外。通常我會這樣大聲呼喚他,是因為他調皮搗蛋做錯事,想要躲著我的時候。我要孩子聽到我的聲音,因為我關心他,不想讓他受到傷害。

你說祂是誰?

在1929年,愛因斯坦在接受《週六晚報》的訪談中這麼說:「小時候,我同時接受聖經及猶太人的塔木德經的教導。我雖然是個猶太人,但我卻被這位偉大的拿撒勒人所吸引……每個人在讀福音書時,都能感受到耶穌真實的存在,祂的一言一行表露祂的生命特質,如此的生命絕非是虛構的神話。」

真愛無國界

在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事變,各地的西方宣教士都受到攻擊。在太原城,群眾將西方宣教士圍困在一戶民宅內,高喊要殺死他們。宣教士決定突破重圍,把握一線生機。他們藉著手中的武器,好不容易逃離險境。但宣教士顧姑娘(Edith Coombs)卻發現兩個受傷的中國學生沒有逃出來。她冒險救出一個學生,但回頭再去救另一個學生時,卻慘遭殺害。

我重要嗎?

我站在一間超市的收銀台隊伍中,環顧四周。我看到一些剃光了頭、鑲著鼻環的青少年,正在選購零食;一個年輕的專業人士買了一塊牛排、幾根蘆筍,和一顆地瓜;一位老婆婆正在猶豫要買桃子還是草莓。我不禁問自己:上帝知道這些人的名字嗎?這些人對祂來說,真的很重要嗎?

得勝君王

大多數的人都希望有好的政府,所以我們投票、從軍,並勇敢地為了維持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挺身而出。但是,政策或許能解決問題,卻無法改變人心。

緊握十架

在1856年,倫敦著名牧師查爾斯·司布真創立了牧師學院(Pastors’ College),以培育神職人員。該學院在1923年更名為司布真學院(Spurgeon’s College)。今日,學院的院徽上有一隻手緊握著十字架,並有一行拉丁文,其意思是「我持守也蒙保守」。

親身經歷

大衛·迪拉德(David Dillard)為了讓他手下的年輕建築師瞭解年老屋主的需求,決定讓他們親身經歷老人的生活。這幾位年輕的建築師換上睡衣,與八、九十歲的老人在安養中心一同生活了24小時。他們戴上耳塞讓聽力減退、把手指綁起來以限制手部的靈活度,甚至還交換眼鏡造成視力模糊。後來,迪拉德說:「我們最大的收穫,是把27歲的年輕人派出去,他們回來的時候,心智成熟了十倍。他們在那裡與老年人一同生活,對他們面對的困境有更深入的瞭解。」(羅德尼·布魯克斯,《今日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