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基督復活

替罪的耶穌

一名20歲的富家子弟與朋友飆車時,不慎撞死了一名路人。雖然他後來被判了3年徒刑,但有些人認為,出現在法庭受審,並繼而入獄服刑的那名男子,其實是肇事者花錢找來替他頂罪的人。這種花錢找人頂罪的做法,在某些國家時有所聞。

更深的醫治

在2020年的復活節主日,那俯瞰里約熱內盧的著名巴西地標救世基督像,被人們用投影的方式穿上醫師袍,以基督為醫治者的鮮明形象,向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醫護人員致敬。這個醫生的形象讓人聯想到,耶穌常被描繪為我們最偉大的醫生(馬可福音2章17節)。

改變了一切

耶魯大學的常任教授雅羅斯拉夫.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以其卓越的學術貢獻著稱,被各界視為研究基督教歷史的當代權威之一。他出版了30多本書,並因他豐富的著作而獲得備受尊崇的克魯格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有一位學生回想帕利坎教授在臨終前所說的話,他認為最重要的是這一段話:「若基督復活,其他的事都不重要了;若基督沒有復活,其他的事也都不重要了。」

並非如此

一名男子追悼他英年早逝的朋友時說:「多麼希望結果並非如此!」這話道出人類亙古的哀痛。死亡令人震驚、受創。我們承受錐心之痛,想要挽回那不可能逆轉的結果。

好消息

在1941年希特勒不斷在歐洲擴張軍事統治時,有人請求德裔美籍小說家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協助抵抗暴政。但不是要他去前線作戰或勞軍,而是請他寫個故事。於是他寫下《月落》(The Moon Is Down),講述一塊和平之地遭邪惡政權入侵。地下出版社印製了這本書,秘密地分送到被納粹佔領的國家,為傳遞一則信息:盟軍要來了,透過仿效小說中的人物,讀者就能獲得自由。藉著《月落》,史坦貝克為那些被納粹統治的人們帶來好消息──他們就要得自由了!

在花園裡

我父親很喜歡唱古典聖詩,他最喜歡的其中一首是《在花園裡》。幾年前,我們也在他的喪禮上唱了這首詩歌,副歌是:「祂與我同行又與我共話,對我說我單屬於祂;與主在園中心靈真快樂,前無人曾經歷過。」這首詩歌帶給我父親快樂,對我來說也是如此。

不再悲傷

紀錄片《與狼同行》的製作人吉姆與潔米夫婦熟悉狼的習性。他們表示,狼在開心時會搖尾巴並玩耍嬉鬧,但如果狼群中有夥伴死去,牠們就會哀傷數週之久,在夥伴死去的地點徘徊,並以下垂的尾巴和淒厲的狼嚎來表達悲傷。

充電

霍莉.奧德威(Holly Ordway)教授讀了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的偉大著作《聖十四行詩》之後,她說:「我覺得好像充了電一樣。」她認為這首詩中有一些奇妙的事發生了,她不知那是什麼。奧德威回想說,從前她是無神論者,但在那瞬間,她覺得有超自然能力存在的可能性。到了最後,她終於相信復活的基督有改變的大能。

因信而忍耐

在1914年,英國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1874-1922年)率領探險隊嘗試穿越南極洲,但卻以失敗告終。他的探險船「堅忍號」在威德爾海被浮冰困住,隊員們必須刻苦堅忍才能生存,正如他們的船名一樣。由於無法向外界求救,沙克爾頓只好和所有的隊員都登上救生艇,前往最近的象島。後來,為要讓全體船員都能獲救,他又親自帶著五名隊員花了兩個星期,航行1300公里,到南喬治亞島請求緊急救援。全依賴這六個人的勇氣和堅忍的毅力,才能使所有探險隊員成功獲救,也使這「失敗」的探險留名青史。

脫離背景

我正排隊準備登機,有人拍了我的肩膀。我一轉頭就聽到熱情的問候:「麗莎,還記得我嗎?我是瓊安啊!」我努力回憶所有認識的「瓊安」,但實在一點印象也沒有。她是我以前的鄰居還是同事?糟糕,我真的想不起來!

不被轄制

凱特琳在墨西哥灣和朋友們一起游泳的時候,遭到鯊魚襲擊,一隻鯊魚咬住她的腿拖入水下。凱特琳奮力反抗,向鯊魚的鼻子揮了一拳,鯊魚才鬆開嘴,悻悻然地游走。凱特琳雖然遍體鱗傷,縫了一百多針,但她終究脫離了鯊魚的血盆大口,免於死亡。

苦殤路

在受難週期間,我們都會思想與記念耶穌被釘十字架前的事蹟。在耶穌背著十字架預備受刑的時候,祂所走過的耶路撒冷街道,今天被稱為維亞多勒羅沙(Via Dolorosa),意思是苦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