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帝同行

多年來,健康專家一直強調跑步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但最近的科學研究顯示,每天步行也有益於身體健康。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每天步行至少八千步的成年人,與每天只步行四千步的成年人相比,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死亡風險更低。」走路顯然對我們有益處。

存到永久

小時候我住在俄亥俄州,那時我家附近有好幾個建築工地。每天看著人們蓋房子,我和朋友們就突發奇想,開始收集剩餘的廢料來建造一座堡壘。我們向父母借了工具,拖運木材,花了幾天時間試圖用這些材料來實現我們的構想。過程非常有趣,但我們努力的成果根本無法與周圍結構堅固的建築物相比,因為我們所做的並不能持久。

一把米

印度東北部的米佐拉姆邦正慢慢擺脫貧困的狀態。儘管當地居民收入微薄,但自從福音傳入這個地區,當地相信耶穌的人就奉行「一把米」的傳統做法,每天預備飯食的人都會留下一把生米給教會。按照世界的標準來說,米佐拉姆邦的教會算是貧窮的,然而,他們卻捐贈數百萬美元給宣教事工,並差派宣教士去世界各地。如今在他們的家鄉,有許多人相信了耶穌。

上帝的公義與恩典

英國浪漫主義畫家約翰·馬丁(John Martin, 1789-1854年)以描繪文明毀滅的末日景象而聞名。在他所描繪的這些奇景中,人類被巨大的浩劫所吞噬,對即將到來的厄運完全無能為力。他的其中一幅畫作《尼尼微的陷落》,描繪了人們在滾滾烏雲的籠罩下,試圖逃離那即將到來要將他們徹底毀滅的災難。

悔改的心

我有一位朋友違背了結婚的誓約,看著他毀掉自己的家庭,真令人感到痛心。當他尋求與妻子復合時,他詢問了我的意見。我告訴他,他需要做的不僅是口頭承諾,還要以行動積極地愛他的妻子,並除去任何形式的罪惡。

頌揚好消息

兩百多年來,衛理公會讚美詩集的第一首讚美詩一直是《萬口歡唱》。這首詩歌是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所寫,最初名為《歸主週年》,是為了紀念他在信仰上的徹底復興。這首詩歌總共有十八節,宣揚上帝的榮耀和美善,祂向那些悔改且跟隨基督的人施恩。

慷慨與信心

幾年前,我們教會受邀接待一些難民。他們的國家因政權轉移而動盪不安,使他們不得不逃離祖國。這些難民家庭來的時候只帶了一個小包能裝得下的物品。我們教會有好幾個家庭都樂意接待他們,而有些家庭即使沒有多餘的空間,也願意收留一些人。

昔在今在的上帝

想當年我在奧勒岡州小鎮成家立業,而如今我們離開小鎮多年。我們曾在那裡留下美好的回憶,最近舊地重遊讓我想起許多已淡忘的事物,如女兒的足球比賽、我們的老家、教會的聚會和朋友的墨西哥餐廳。這個小鎮雖有一些改變,但仍保持舊有熟悉的樣貌,使我渴望再次回來造訪。

急難中求告

在敘利亞的地震發生後,五歲的女孩姬南被困在兩層樓高的倒塌廢墟中。她一邊向救難人員求救,一邊以自己小小的身軀為她弟弟擋住四周的破瓦殘礫。她的求救聲令人心碎:「救我出來,我會為你做任何事,我可以作你的僕人。」

簡單的要求

當我對一個女兒說:「請在睡覺前把客廳整理好。」她馬上就會指著她姐姐或妹妹問:「為什麼她不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