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讓江流域,這個剛成立的社群占據了詩巫旁邊叢林中的一小塊空地;富雅各要牧養他們,將會面對艱難的挑戰。因為這裡基礎建設和設施匱乏,這些僑民一方面要辛勤地種稻米糊口,另一方面還要預防各種肆虐的熱帶疾病。由於原住民的土地受到侵占,華僑農民與當地達雅族人的關係,也持續在仇視與緊張中。
正當此時,富雅各與所牧養的人之間的溝通也困難重重。他在檳城時學會了一些馬來話,也學到少許的福建方言;而現在卻要開始學福州話。他也要面對思鄉和孤寂的情緒;還好這種種情緒在1904年與楊瑪莉(Mary Young)結婚之後,就得到大大的改善了。
雖然如此,他仍然全心投入服事,向當地的僑胞教導聖經真理,鼓勵華人家庭在信仰上忍耐、堅持,又訓練年輕人以平信徒的身分講道。他相信宣教工作不只在於屬靈方面的教導,他們夫婦倆更是花很多時間來照顧居民的實際生活需要。他知道他不但要支持當地居民奔走信心的旅程,更要改善他們的社會和經濟生活,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於是,他們幫助村民建立男校和女校,建築房屋和公路,又想辦法增加他們的農作收成。
事實上,富雅各三十多年在拉讓江沿岸的服事過程中,已經建立了開拓先鋒和牧者的名聲。他在運輸、農業、教育和通訊方面都引進了很多個「第一」。這長長的名單包括第一輛腳踏車、第一艘汽船,協助農民運輸農產品;第一粒橡膠種子和第一台電動碾米機;第一間女校、第一間農業學校、第一部製冰機、電鋸、發電機和無線電報機。有一次他說:「除了我所建立的教堂和學校、以及與上帝同工來幫助人改變生命,我最引以為豪的就是我的船隻。」
富雅各還扮演了地方仲裁之類的角色,也是華人與達雅族(他後來贏得他們的尊重)之間的糾紛調停者,還成為福州華人與英國殖民地官員的中間人。1904年,英國殖民地官員委任他為「福州人的維護者」,這個職銜有利於他接觸相關的官員並處理事務,例如為僑民爭取更多土地等等。他最大的榮譽是受華人社會稱他為「富先生」,當地馬來人也稱呼他為Tuan Hoover;反映出富雅各在牧養上帝羊群的同時,也得著當地人無比的尊重與愛戴。
1935年富雅各死於瘧疾。那時,他們夫婦倆已建立了41間堂會和40間學校,有超過千名兒童受洗和受教育。他所牧養的那小村子原本只有500人,如今已發展成有數千人居住的現代化社區、有引以為豪的學校、自立自足的教會,還有數以萬計英畝的農耕地,這些部分要歸功於富雅各幫助福州華人發展社會和經濟的決心。
在今天的砂拉越和沙巴有超過120間衛理公會堂會,以及超過六萬名敬拜者。這些信徒們代表著他所留下的傳承,他沉著的決心、安靜忍耐、忠心順服主耶穌的命令,到地極成為祂的見證。從賓夕凡尼亞州的一個小鎮到砂拉越叢林裡的小空地,富雅各憑著信心邁出每一個小步伐,讓上帝呼召的確據在心裡生根,並以一切所有的來回應。就算遭逢艱難的處境,他依舊堅持到底,從不偏離上帝差派他去做的工作。
上一篇:從檳城到詩巫
下一位專題人物:宋尚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