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Kenneth Petersen

畢愷騰

畢愷騰(Kenneth Petersen)畢業於美國惠頓學院,在基督教出版界擁有豐富的資歷。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廷代爾出版社(Tyndale House Publishers)擔任編輯,最終成為該社的主編與執行總監。2007年,愷騰加入蘭登書屋旗下的基督教出版社(WaterBrook),在那裡負責帶領編輯部長達八年。2015年,愷騰加入了位於密西根州大湍市的靈命日糧事工,擔任發行人和副總裁的職位。 此外,愷騰也是一名作家,曾撰寫了十幾本書,其中包括屬靈書籍,以及跟知名運動員塔米卡·卡欽斯和本傑明·沃森合作編寫他們的回憶錄。在2020年12月,愷騰決定成為一名全職作家,目前正在撰寫他的第一本小說。

文章 畢愷騰

讀經操練

在19世紀後期,許多地區的人都在相同的時間開始了相似的事工。首先是加拿大的蒙特婁在1877年開展了一項事工。在1898年,美國的紐約市也推行類似的事工。到了1922年,估計每年夏天約有五千個這類的事工於北美各處進行。

看見耶穌

里歐在四個月大的時候,仍然無法清楚看見父母的模樣。他生來就患有罕見疾病,導致視力模糊。對他來說,就像活在濃霧中一般。不過,後來眼科醫師為他配了一副特製的眼鏡。

主啊,祢是誰?

路易斯·羅德里格斯(Luis Rodriguez)16歲時就曾因販毒而入獄,後來又因謀殺未遂而再度被捕,可能會被判終身監禁。但在他罪孽深重的處境中,上帝向他說話了。在獄中,年輕的路易斯想起兒時母親如何按時帶他去教會,他感受到上帝正觸動他的心。路易斯最後認罪悔改,歸向耶穌。

人生意義

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寫的短篇小說,講到一位羅馬士兵馬庫斯·魯弗斯因害怕死亡而飲用了使人不死的水源。但隨著時日流逝,馬庫斯意識到不死並非像人們所追捧的那樣:萬壽無疆其實毫無意義。事實上,正是死亡本身使生命有了意義。後來,馬庫斯找到解藥,那是一股清澈的泉水。他喝完之後,用手在一根刺上抓撓,結果流出了一滴血,這也表明他恢復了必死之身。

真神之愛

在1917年,美國加州的商人弗雷德里克·萊曼(Frederick Lehman)在面臨經濟困境時,寫了《真神之愛》這首詩歌。當時,他充沛的靈感使他很快就寫了前面兩節詩歌,但到了第三節的時候,他就卡住了。後來,他想起多年前人們在一所監獄的牆上發現的一首詩。一名囚犯將詩句刻在石牆上,表達對上帝之愛的深刻體會。那首詩剛好能配合萊曼的詩歌節拍,於是萊曼便採用部分的內容做為第三節的歌詞。

預期壽命

在1990年,法國研究人員面臨一個電腦問題。他們在處理珍妮·卡爾門(Jeanne Calment)的年齡資料時,出現了數據錯誤。當時珍妮的年齡是115歲,超出了電腦軟體設定的年齡上限,因為設計人員並沒有預期人的壽命會那麼長!其實,珍妮後來一直活到122歲。

跨時代的種子

在1879年,人們可能會把植物學教授威廉·比爾(William Beal)當成怪人。因他在20個瓶子裡裝滿各類的種子,然後將這些瓶子埋在深土裡。人們不知道的是,比爾正在進行一項跨世紀的種子生存能力測驗。每隔20年,研究人員會挖出一個瓶子,將瓶內的種子撒在土裡,觀察哪些還會發芽。

一路引導

如果你走一趟美國,可以從亞利桑那州黃沙漫天的「為什麼」小鎮出發。行經鄉野來到德州的「不確定」市。再往東北走,在田納西州的「荒涼」鎮稍作休息,最後你將抵達目的地,賓州的「恐慌」市。這些都是美國境內真實的地名,但或許不是你會想要踏上的旅程。

美好的工作

青少年時的司布真曾與上帝角力。他從小就上教堂,但聽到的信息似乎枯燥乏味且毫無意義。他很難相信上帝,他說自己叛逆且抗拒上帝。在16歲時,有一晚他遇上了暴風雪,只好到一間衛理公會的小教堂避風雪。當時牧師的講道觸動了他,就在那時,上帝贏了這場角力,司布真歸向了耶穌。

彼此服事

在阿米什(Amish)農村文化中,建造穀倉是一項社會活動。一個農民和他的家人建造一個穀倉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但阿米什人會一起建造穀倉,讓工程很快就能完成。木材會提前入庫;工具會準備妥當。在開工的日子,整個阿米什社區裡的民眾會早早聚集,分配任務,並一起投入建造穀倉,有時甚至一天內就可以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