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Leslie Koh

許文榮

許文榮(Leslie Koh)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曾在當地英文報刊《海峽時報》擔任記者長達15年,經常在新聞室忙碌地工作。加入靈命日糧事工團隊後,他發現從報導壞消息轉為分享好消息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同時他也堅信沒有什麼比一篇激勵人心的好文章更能引導人認識上帝。他除了喜歡品嚐美食(自稱是個大胃王),也喜歡旅遊、跑步、編輯和寫作。

文章 許文榮

上帝祢在嗎?

當啟明的妻子罹患絕症時,他渴望妻子能像他一樣,經歷到主的同在和平安。但當啟明向妻子傳福音時,他的妻子卻無動於衷。有一天,啟明經過書店看到一本書《上帝祢在嗎?》,這書名吸引了他。啟明不確定妻子對這本書會有何反應,所以他多次在書店徘徊猶豫不決。最後他終於買了這本書,奇妙的是,妻子竟然樂意閱讀這本福音書籍。

受苦有目的?

秀芬發現自己的腎功能衰竭,必須靠洗腎度過餘生,這令她不禁想要放棄。單身且已退休的她已信主多年,她看不出以這樣的方式延長生命有何意義。但朋友們都鼓勵她繼續忍耐,按時定期去洗腎,並信靠上帝。

大喜訊!

新加坡報紙刊登了一篇簡短但溫暖人心的文章。一群囚犯參加福音機構舉辦的強化家庭關係講座之後,他們得到了一個罕見的機會,可以與他們的家人直接會面。有些囚犯已多年未見自己的孩子,現在他們不用隔著玻璃板談話,而且可以觸摸並擁抱自己的親人。這次的見面讓他們與家人的關係更親密,創傷亦開始得著醫治,他們都不禁流下淚來。

預備的善行

我和妻子到國外度假,但我們的假期真是糟透了,不但被人大聲呼喝、欺騙,還被敲詐了好幾次。有一次我和妻子在街上拍照時,一個粗曠魁梧的陌生人走向我們,讓我們不由得心驚膽顫。難道我們又要再次受驚嚇嗎?出乎意料地,那人只是要告訴我們從哪一個角度拍他的城市最美麗。然後,他給我們一個巧克力棒,微笑著與我們道別。這小小的舉動讓我們有歡愉的一天,並讓整個行程不再一樣了。我們為這事感恩,感謝那人和上帝將我們消沉的心情一掃而空。

當上帝說「不」

新加坡所有年輕男子都要服兵役,我18歲時也被徵召入伍。那時我迫切祈求能分派到輕鬆的崗位,如行政人員或司機。我沒有強壯的體魄,只希望能逃過艱苦的戰鬥訓練。但某天晚上閱讀聖經時,一節經文映入眼簾:「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一個母親的愛

舒婷還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由於監護權和其他法律事項的爭執,導致有一段時間她必須住在兒童之家。那時,她被裡頭一些較大的孩子欺負,常感到孤獨和被遺棄。她母親每個月只來看她一次,她父親則幾乎從未現身。然而幾年後,舒婷才由母親的口中得知,儘管兒童之家的規定讓她無法頻繁地去看舒婷,但她每天都會站在柵欄邊上,希望能看到舒婷的身影。她說:「有時,我只是看著妳在花園裡玩,只想知道妳過得好不好。」

堅持下去

當國偉有機會在工作中擔任新的職位時,他相信這是上帝為他所預備的。他為這事禱告和尋求他人的意見之後,覺得這是上帝給他機會承擔更大的責任。一切都順利地進行,他的主管也支持他的調動,但問題開始出現了。有些同事對他的升遷感到不滿,並且拒絕合作。他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應該放棄。

永遠接納

安琪在菁英小學努力求學多年,然而幾經掙扎,學業仍然跟不上學校的水平,後來她只好轉到了「普通」小學。在新加坡這個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中,進入「好」學校,意謂有更好的前景。所以,許多人都會認為安琪的轉校意味著失敗。

先問上帝

記得結婚初期,我常常需要揣測妻子的心意:她會想在家裡享受安靜舒適的晚餐,還是會想去餐館用餐?週末時,她希望我和朋友出去,還是留在家裡陪伴她呢?有一次,我沒有猜測或做任何決定,而是直接問她:「妳想要什麼?」

給予帶來喜樂

那是沉悶的一週。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每件事都提不起勁,整天無精打采。

公平競爭

在東南亞運動會的馬拉松比賽中,新加坡選手劉威延發現自己領先所有的參賽者時,就覺得應該出錯了。很快地,他發現那些原本領先的參賽者因轉錯路線而落在後頭。他原可以繼續保持領先的優勢,但強烈的運動精神告訴他,如此一來便不是真正的勝利。他希望以自己的實力得獎,而不是因為別人的失誤。基於這樣的信念,他放慢速度讓其他人跟上。

雙重應許

茹思幾年前罹患了癌症,無法正常吃飯、喝水,甚至連吞嚥都有困難。她的體力衰退,無數的手術和治療使現在的茹思和以往的她有天淵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