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Philip Yancey

楊腓力

楊腓力(Philip Yancey)自 1977 年起,就寫了許多處理棘手難題的書籍,包括《有話問蒼天》。腓力從 1971-1978 年在《校園雜誌》(Campus Life magazine)服事,然後成為一位全職作家。他和妻子珍妮住在科羅拉多州的長榮。

文章 楊腓力

不要懼怕

在聖經中,幾乎每次天使出現,所說的第一句話都是「不要懼怕」(但以理書10章12、19節;馬太福音28章5節;啟示錄1章17節) 。這實在不足為奇,因為當人們親眼看到上帝的使者降臨,第一個反應總是驚惶恐懼、目瞪口呆。但是路加福音告訴我們,上帝以一種不讓人害怕的形式來到世上。祂降世為人,降生在馬棚裡,躺臥在馬槽中。試問有誰會害怕初生的嬰孩呢?

持守信心

我們很容易把信心想像成一個神奇的方程式,以為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就能得到財富和健康,生活就會幸福美滿,禱告也有求必應。但是,現實生活並不是按如此簡單的方程式進行。為了證明,希伯來書的作者就以舊約中的信心偉人為例,好讓讀者明白,到底什麼是真正的信心 (希伯來書11章) 。

恩典救贖

有好些年,我將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5-7章) 視如人類行為的理想範本,一個世人永遠也無法達到的標準。唉,我豈能錯過其中的真義呢?耶穌說這些話,並非要讓我們灰心喪志,而是要向我們顯明,祂是一位什麼樣的上帝。

嶄新的一頁

關於復活節的記載,有個小細節一直讓我感到很好奇。那就是耶穌為什麼要將釘十字架的傷痕留下來?祂理應可以任意選擇復活後的身體和樣貌,那祂為何要選擇一個有傷痕的身體,讓人看見、讓人摸著呢?

要休息

多年以前,別人寄信給我只要在幾週內收到回信,他們就會很高興了;傳真機面世後,人們在幾天內收到回覆,他們就很滿意了;而現在,隨著電子郵件、簡訊和手機的普及,人們往往要在當天就得到回音!

從源頭開始

我家位於峽谷的小溪旁。每逢春季融雪或大雨過後,暴漲的溪水便如同滾滾洪流一般,湍急的水勢曾將人溺斃。有一天,我沿著小溪往上游尋找它的源頭,最終來到了白雪皚皚的山頂。在那裡,融化的雪水隨著地勢一路蜿蜒地順流而下,並與其他的水流匯集,最後形成了像我家旁邊那樣的小溪。

第一步

有一天,朋友興奮地叫住我,花了十分鐘向我描述她那一歲姪子如何踏出第一步。他會走路了!隨後我意識到,周圍的人聽到我們的對話,可能會覺得很怪異。人會走路有什麼了不起呢?


棋壇高手

高中時,我以自己的棋藝感到自豪。我加入了西洋棋社,午休時間總是可以看到我和其他書呆子一起研讀《王兵開局》之類的書籍。我鑽研下棋的技巧,打敗許多對手,接著20多年我再沒有碰過西洋棋。直至我遇到一位真正的西洋棋高手,他從高中時就已磨練出相當成熟完美的技巧,而我才真正體會到與棋壇高手下棋的感覺。雖然我可以決定棋子要怎麼走,然而我的攻防策略似乎沒什麼太大的作用。對方高超的棋藝,使我的佈局最後還是為他所用。


像我們這樣的人

在19世紀末,英國宣教士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覺得上帝呼召他前往印度,宣揚耶穌的福音。當時,他身邊有些牧師語帶諷刺地說:「年輕人,如果上帝想要拯救任何印度人,祂會自己來,不需要你和我來操心!」其實,他們忽略了上帝是要與我們同工,祂常常都會透過像我們這樣的人來完成祂的事工。


堅如巖石的信仰

我的祖母和妻子的祖母都已經超過一百歲。我和祖母或她們的朋友談話時,發現這些長者回憶往事時,都有一些共同點:他們會緬懷過去艱難的時刻。他們會述說二次大戰的苦難,經濟蕭條的艱辛。他們感慨萬千地提到那些艱難的日子,如大水漫過家園、使用建在屋外的茅廁、挑水洗衣服,或者連續幾個月只吃雜糧的日子。


毫無阻隔的親近

當約翰•甘迺迪擔任美國總統時,攝影師們有時會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裡,捕捉到相當溫馨的畫面。在總統的書桌前,內閣成員正圍坐著討論世界大事,總統兩歲的兒子小約翰,則在父親的辦公桌下面,開心地爬來爬去。白宮的禮儀和國家重大的事務都與他毫無關係,他只是想親近他的爸爸。


圓滿結局

在情節安排上,聖經的結尾似乎又回到了故事的開頭。上帝與人類之間的破裂關係最終得以修復,而創世記3章中所說的咒詛也得到解除。啟示錄中提到的生命河與生命樹,乃是引用伊甸園中的景象(啟示錄22章1-2節)。不過,在啟示錄中,取代伊甸園場景的是一座聖城,裡面都是敬拜上帝的人。那裡不再有死亡與悲傷,在新天新地裡,我們最終會有個圓滿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