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撒克·阿西摩夫(Isaac Asimov)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生化學教授,也是一位作家,著述編撰的書籍達五百多本。他曾這樣說過:「當前,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科學知識增長的速度遠超過人類智慧的累積。」在另一個場合,他還說:「有人認為,知識若帶來危險,我寧可不要知識。我在年輕時,就不能認同這種看法。我認為,我們必須正視知識可能帶來的危險,並且學習妥善地處理它,這才是明智之舉。」
艾撒克所說的,正是我們生活的世界。許多人因為缺乏謙卑、愛心或智慧,而不假思索地說出了真相,結果造成了傷害,這樣的事有誰不曾見識過呢?生活在這個科技發達而缺乏智慧的時代,誰能估算其中所要付出的代價呢?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負有盛名的芝加哥大學,特別為此成立了「智慧探索研究計劃」。在這項計劃的簡介裡說:「智慧曾被視為一門重要科目,值得學者竭力探求,去認識其本質與功效;但相對而言,近代學術界卻忽略了它,沒有對它進行學術上和科學上的認真探索。我們很難想像,還有什么比智慧對人類更加重要。」
對智慧這一古老美德的頌辭,讀過聖經的人,也會聽到所羅門的應和之聲:「得智慧、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比珍珠(或作『紅寶石』)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箴言3章13-15節)
在我們這個時代,所羅門王不僅代表了智慧,也代表了自我滿足和恣意而為。然而,我們不會認為他在生命的最初,向上帝尋求智慧的舉動是愚昧的,因為我們都渴望有智慧。智慧能使我們的生命比之前更好,也使我們讓世界更美好,並在人生旅程中給他人帶來歡樂。
智慧能帶來喜樂與滿足。聖經說,我們的創造主以智慧創造了這世界,卻被我們的愚昧無知所破壞,為此,祂以犧牲自己的方式,來拯救這個敗壞的世界。
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就能深入體會馬愛麗(Alice Mathews)對于箴言這卷聖經中最著名的智慧書,其最后一章的洞見。當我們聆聽她述說,對于箴言31章這位讓人又愛又恨的「才德的婦人」,就會有新的見解。正如馬愛麗藉由這本小冊子所要提醒的,在我們對智慧的探討中,這篇經文常被誤解、小看,或忽略了。
當我們聽完馬愛麗的解釋,就會知道為什么所羅門王不是智慧書最后一章的作者,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所羅門王娶了七百位妻與三百位妾,玷污了智慧之名。馬愛麗指出,利慕伊勒王對于智慧的描述,會使所有努力活出智慧的男女,品格越來越高尚。
馬愛麗的論述不僅讓我們重新看見人類對智慧的需要,同時也提醒我們,所羅門王所搜集、所講論的智慧之言,既不是智慧的源頭,也不是智慧的終點。
今天,世上的學術界重新意識到智慧是丟失的藝術與瑰寶。在此之際,讓我們來重新發掘智慧的源頭,並讓上帝所啟示的這卷書,幫助我們不再為了知識而求知識。這豈不是更加重要嗎?
狄馬汀(Mart DeH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