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5月14日,羅民森到達蘇門答臘西岸城鎮巴東(Padang);由於風平浪靜,整個航程拖延了四個月之久。第一次見到蘇門答臘的熱帶氣候和文化,羅民森馬上遇到其他宣教士所面對的障礙。荷蘭殖民地政府嚴格限制他們的去向,不准去到內陸,也不准在某些地方定居。這些法令表面看來是在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因為巴塔克族的祭司王西新加曼加拉加十一世(Sisingamangaraja XI)和兒子正與殖民地政府打游擊戰,被政府軍圍困其中。

羅民森不能進入內陸,就花了幾年時間在沿岸地區學習巴塔克語和馬來語,適應熱帶氣候,並與當地人相處。這段時間收穫豐富,幫助羅民森鞏固一個信念,就是要訓練當地人來接觸自己的同胞。他發現外國宣教士無法像本地人那樣,進入人的心靈和生命深處。

也因著這個信念,羅民森決定像蘇門答臘人那樣生活和思考。他改變飲食習慣,避開歐洲食物,改吃簡單的米飯、魚乾和蔬菜。面對持有傳統信念和信仰的當地人,他也學會不得罪他們,不與他們的觀念對峙;而是向他們指出基督信仰的真理。他會與他們一同討論罪的問題,他會問:「誰會為你償還罪債呢?」

但他始終沒有忘記最終目的:向巴塔克人作見證。雖然有各種限制,他曾幾次短暫深入內陸,探訪宣教士,又尋找合適的地方為基地。他發現了圍繞多巴湖、隱沒在山脊之間、美麗的希林當河谷。這是一塊肥沃的土地,數以千計的巴塔克人聚居在此,很少與外界接觸。羅民森就決定在此開展上帝的事工。

上一篇:「神蹟」般的醫治
下一篇:不友善的禮遇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