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Alyson Kieda

柯愛莉

柯愛莉(Alyson Kieda)擔任《靈命日糧》的編輯已超過10年,也有超過35年的編輯經驗。愛莉自幼熱愛寫作,她很開心能為《靈命日糧》撰寫文章。她的三個孩子都已成年,且兒孫滿堂。她喜歡閱讀、在林間散步,以及和家人相聚。她的母親多年前也曾為另一家機構撰寫靈修文章,愛莉很感恩能效法母親,透過文字服事上帝。

文章 柯愛莉

寶貴的結果

三年來,每當孩子們下午放學回家,科琳都會戴不同的面具或裝扮成不同的角色,在孩子們下車的地方迎接他們。校車上的每個人看到她都很開心,包括司機。他說﹕「她給校車上的孩子們帶來很多歡樂,實在太棒了。我很喜歡。」科琳的孩子們也非常同意。

在花園裡

我父親喜歡戶外活動,在上帝創造的大自然裡露營、釣魚和採集岩石。他還喜歡在院子和花園裡做園藝,但這需要的工序很多!他必須花好幾個小時修剪花木、鋤地、播種或種花、拔草、修整草坪,還要給院子和花園澆水。結果證明這一切是值得的:有風景如畫的草坪、美味的蕃茄,以及美麗的和平玫瑰。每年他都會把玫瑰修剪到接近地面的高度,而每年它們都會重新長出來,使我們能享受它們的芬芳和美麗。

恩慈之舉

薇芳不幸小產,幾個月之後,她決定舉辦二手拍賣會。一位住在幾公里之外的工匠傑德,在拍賣會上興沖沖地買下一張嬰兒床。那時,傑德的妻子與薇芳閒聊,才知道薇芳失去了孩子。傑德在回家的路上得知薇芳的情況,便決定用這張嬰兒床為薇芳製作一個紀念品。一週之後,傑德眼眶含淚地送給薇芳一個漂亮的長凳。薇芳說:「世界上有好人,這禮物就是證據。」

對付沮喪

為了參加終生難忘的畢業旅行,美國俄克拉荷馬州一所中學的畢業生籌款了一整年。可是當他們到達機場時才發現,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是在假冒為某航空公司的網站上,購買了偽造的機票。學校的一位行政人員說:「這件事真令人難過!」儘管學生們不得不改變計劃,他們還是決定要好好享受,玩得盡興。於是他們在附近的觀光景點玩了兩天,這些風景區還為他們提供免費的門票。

選擇很重要

在紐澤西州,一名游泳教練目睹一輛車子正沉入紐華克灣,又聽到司機大喊:「我不會游泳!」當時這輛車正快速沒入渾濁的河水之中。就在岸上擠滿圍觀群眾時,安東尼奔向岸邊礁石,取下身上的義肢,跳入水中,把這位68歲的男子平安救上岸。還好安東尼毅然採取行動,這人才能獲救。

盡情歡笑

喜劇演員約翰·布蘭揚說﹕「歡笑不是我們製造的,那不是我們的主意。歡笑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祂知道我們在人生中會需要它。因為祂知道我們會遇到困難;祂知道我們會有掙扎;祂知道總會有事情發生……歡笑是一份禮物。」

上帝垂聽

查克是一名演員暨武打明星,在他母親慶祝百歲的壽辰上,他感謝母親對他的影響,提及母親幫助他在靈性上有所轉變。他寫道:「媽媽一直是忍耐和信心的典範。」在經濟大蕭條期間,他母親獨自撫養三個兒子;兩度失去配偶,痛失一個兒子、一個繼子和孫子,並經歷多次手術。查克說:「在我一生中,無論是逆境或順境,媽媽都一直為我禱告。當我在好萊塢的演藝事業中幾乎迷失自己時,她在家中迫切地為我的成功和得著救恩禱告。」他如此總結:「我感謝媽媽,上帝垂聽她的禱告,塑造了我,讓我能成為該有的樣子。」

不斷傳講耶穌!

在一次訪談中,一位基督徒音樂家回顧說,曾有人要求他不要過度談論耶穌。為什麼呢?他們認為,如果他不再說自己的工作都是為了耶穌基督,他的樂團可能會更有知名度,能募集更多善款來賙濟窮人。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這位基督徒音樂家嚴正聲明﹕「我創作音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分享我的基督信仰……我絕不會閉口不言。」他強調,「我最迫切的使命就是分享耶穌的信息!」

抵擋誘惑

在1960年代美國電視劇《安迪·格里菲斯秀》中,有人建議安迪讓他兒子奧皮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安迪並不贊同,他說:「你不能任由一個孩子自己做主,他會抓住第一件光彩奪目卻華而不實的事物,等他發現裡面有陷阱的時候,往往為時已晚。錯誤的觀念常常被包裝得無比華麗,以致我們很難讓孩子相信,從長遠來看,其他的選擇更好。」安迪總結說,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幫助孩子遠離誘惑。

小善舉

愛曼達是一名家訪看護,輪流在數家療養院工作。她經常會帶著她11歲的女兒貝貝一起去上班。貝貝為了打發時間,就開始問那些住在療養院的人說:「若你能擁有三樣東西,你會想要些什麼呢?」貝貝把他們的答案都寫在記事本裡。出人意料地,他們想要的大多是食品,例如維也納香腸、巧克力派、乳酪和酪梨。於是,貝貝設立一個「贊助我」的網站,以得到資助來滿足他們那些小小的願望。當她送出這些禮物時,會給對方一個擁抱。她說:「這讓我好開心!」

為主發光

在2020年3月,退休的金融專家惠特尼(Whitney)在紐約中央公園遛狗時,看見了幾輛卡車和成堆的防水布,以及有十字架標記的白色帳篷,這些都來自一個他從未聽過名字的慈善機構。當他發現這個機構正在打造方艙醫院,讓感染新冠病毒的紐約市民入住治療時,便上前詢問自己是否也能提供幫助。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儘管大家的信仰與政治立場不同,他和家人還是竭盡所能地給予支援。惠特尼說:「我在這裡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真正的好人。」他還讚揚這群人在沒有酬勞的情況下,願意在紐約市亟需幫助時伸出援手。

造就了我

七歲的愛迪生不喜歡上學,在校的表現也不怎麼好。有一次,老師說他是個「怪胎」,於是他氣呼呼地衝回家。愛迪生的母親是受過培訓的教師,她在隔天與老師對談之後,就決定在家自己教導愛迪生。結果,愛迪生因著母親的愛與鼓勵,還有上帝賜予他的天賦,最後成了一名偉大的發明家。他後來寫道:「我母親造就了我,她真的很愛我,也全心信任我。讓我覺得要為她而活,絕不讓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