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家園
有句話說:「天涯無處勝家園。」這反映了我們內心渴望有個能休憩、生活,並且有歸屬感的地方。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之後,祂談到人心中的這份渴望,以及祂將要面臨死亡與復活。雖然祂即將離世,但祂卻應許門徒必會再來接他們。祂要為他們預備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一個家。
愛的代價
我的雙親來英國探望我們。這天,他們啟程回返美國,當我們相互揮手道別時,女兒突然嚎啕大哭地說:「我不要他們回去!」我趕忙安慰她,丈夫在一旁輕聲說道:「或許這就是愛的代價。」
為何寬恕?
有一個朋友背叛我,我知道自己應該原諒她,但我並不確定是否能辦得到。她的話深深地刺傷了我的心,我在震驚之餘,還感到心痛和憤怒。縱使我們談過此事,而且我也跟她說我願意原諒她。但有很長一段時間,每當我看見她,心中仍感到一絲受傷,所以我知道自己仍心懷些許怨恨。然而有一天,上帝回應了我的祈禱,讓我能夠完全放下心中的怨恨,我的心終於自由了。
生與死
我永遠也無法忘記,朋友的弟弟臨終前,我就坐在他的身旁。那一幕,使這尋常的探訪變得極為不尋常。那時,我和朋友以及他弟弟查理輕聲地交談著,突然察覺到查理的呼吸變得很吃力。我們圍在他的身邊,僅能看著他、等待與禱告。當他嚥下最後一口氣的瞬間,彷彿是極其神聖的時刻。他四十多歲就英年早逝,我們雖為此而感到悲痛不捨,但卻感受到上帝的安慰,祂確實與我們同在。
冬去春來
我來到附近的公園散步,以消除疲憊。當我步下小徑,一片青綠引起了我的注意。生命的嫩芽從泥土中迸出,再過幾週就會綻放黃澄澄的洋水仙花,預告溫暖的春天即將到來。我們又度過一個冬天的考驗了!
愛心接待
我和丈夫曾接待來自五個不同國家的家庭,一起共進晚餐,至今那仍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不知為什麼,聊天時我們沒有分成小圈圈,反而是每個人用不同的文化觀點,表達自己對在倫敦生活的看法。那天晚餐結束之後,我和丈夫都認為,我們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我們得到了友誼帶來的溫暖,還認識了不一樣的文化。
燈塔
在盧安達的一所事工中心,稱為「燈塔」,象徵著救贖。它所在的那片土地,正是1994年種族大屠殺期間盧安達總統所住的官邸。如今,這座基督徒所建立的新建築,已經成為盼望與光明的指標。設置在這裡的聖經學校為的是培養新一代的基督徒領袖,在這裡也設立了旅館、餐廳,還有許多社區服務。這是從灰燼之中綻放出來的新生。這些建立「燈塔」的人仰望耶穌,以基督為他們的盼望和救贖。
主看顧你
我參加了一個作家的交流網站,大家時常在線上互相加油打氣。有一次,我飽受壓力、倍感焦慮,便在線上大吐苦水,其中一個朋友說:「我瞭解。」因著她的話,我得到了安慰與平安。她瞭解我的期望、恐懼、掙扎和夢想,而且她真的關心我。
幕後英雄
聖經故事常發人省思,例如摩西帶領上帝的子民前往應許之地,途中遭遇亞瑪力人的攻擊,摩西怎麼知道手裡要拿著上帝的杖,站在山頂上呢?(出埃及記17章8-15節)聖經並沒有提到,我們只知道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當摩西的手發沉,他的哥哥亞倫與另一名叫戶珥的人,一起扶著他的手,最後讓以色列人得到了勝利。
生命氣息
在一個酷寒的早晨,我和女兒一起走路去學校。一路上,我們看著呼出的氣息變成霧氣,還調皮地呼出朵朵蒸汽雲,然後咯咯發笑。這樣的時光實在是上帝的恩賜,因為祂保留了我的生命氣息,還讓我能與女兒共度美好的時光。
雖失猶得
我和英國籍的未婚夫結婚後,便搬遷到英國。那時,我原以為這只是為期五年的異國生活。我從未想到在將近20年後,我仍住在這裡。記得當時我和家人、朋友、工作,以及熟悉事物道別時,我覺得失去了自己的人生。但如今回顧這些日子,雖然失去了舊有的生活,我卻找到了更好的。
印記
當我初次結識一位從國外來的新朋友時,我注意到他那一口漂亮優雅的英語,以及他戴在尾指上的戒指。後來我才知道,這不是一件普通的珠寶飾品,那刻在戒指上的家族徽章,可說是他家族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