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Anne Cetas

施安妮

施安妮(Anne Cetas)在青少年時期相信耶穌,成為基督的跟隨者。從 2004 年 9 月份開始,她便為《靈命日糧》撰稿,並在去年擔任此刊的主編。她跟丈夫卡爾喜歡一起騎腳踏車,也一起在城市貧民事工中擔任導師。

文章 施安妮

該不該做?


究竟要不要以樁柱來支撐樹苗呢?這是去年夏天瑪利蓮的疑問。那時她買了棵樹苗,銷售員跟她說:「開始的第一年你要用樁柱支撐樹苗,這樣才能頂得住強風侵襲。過一陣子後再撤掉,樹苗才能靠自己向下扎根。」但是她的鄰居卻說:「以樁柱支撐樹苗的壞處多於好處。樹苗必須從一開始便自己長出強壯的樹根,不然永遠都長不好。從長遠來看不用樁柱能使樹苗更強壯。」


向下看

我的眼睛動了小手術後,護士告訴我:「接下來的兩週,眼睛都不可以向下看,也不可以烹飪或打掃。」這個指示的後半部比前半部來得容易執行一些!因為開刀的傷口需要癒合,她不希望我因為向下看而給眼睛施加不必要的壓力。

榮耀上帝

去年冬天,我們在美國奧蘭多舉行了《靈命日糧》的活動。當我們一群人正幫忙把一堆堆的材料排好,可琳姊妹就來探望我們。當時已經接近中午,可琳確定我們一定又餓又渴,我跟她說我們「還好」,她說:「我知道你們還好,但是你們需要吃點東西。」幾分鐘後,她就帶著飲用水和點心回來。

何為愛?

說到「愛是什麼?」孩子們有一些很棒的答案。七歲的蕾蕾說:「愛是當你告訴一個男生你喜歡他的上衣,過後他就每天穿那件上衣。」八歲的曉瑞回答:「自從奶奶得了關節炎,就再也無法彎腰塗腳指甲油,所以爺爺總是為她這麼作,即使後來他的手得了關節炎,也從未停止。這就是愛。」同樣八歲的潔兒下了這個結論:「除非你很認真,否則你不要輕易說『我愛你』;但如果你是認真的,你就應該常常說,因為人們常常忘記。」

創造你的人生


我讀了一本教人如何自助的書籍,其中的勸告似乎不錯:「只做你擅長的,因為這樣最能使你感到滿足。」作者想協助讀者創造他們想要的人生。我不知道你會如何做,但我若只做我擅長的,那麼,我應該不會成就太多事!


永恆眼光


在上個月的眼睛檢查中,我發現自己看遠距離的事物更加清晰了。我以為這是個好消息,然而,一位朋友告訴我:「我們遠距離的視力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改善,而近距離的視力則會衰退。」


最悲慘的 一天

在2011年5月,龍捲風侵襲美國密蘇里州的喬普林市,一名年輕婦女躲在浴缸裡,她丈夫用身體護衛她,承受夾帶著破瓦殘礫的狂風吹襲。最後她得以倖存,丈夫卻英勇犧牲了。這殘酷的事實讓她不斷地自問:「為什麼?」一年後,她終於放下心結,因為她發現即使在人生最悲慘的一天,她仍然被愛。

我從何 而來?

我有一個年僅七歲的非裔美籍朋友,名叫托比亞斯。某天,他問我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既然亞當和夏娃是白皮膚的,那麼黑人是從哪裡來的?」我告訴他,我們並不清楚亞當夏娃的膚色,同時也問他,為什麼認為亞當夏娃有著白皮膚?他說:「在教會和圖書館裡的聖經故事書看到都是這樣。」我的心一沉,心想:這是否讓他認為自己不如人,甚至認為自己不是上帝創造的。

欠債的人

聖詩作者羅賓遜(Robert Robinson, 1735-1790)年輕時是個小混混,喜歡到處惹事生非。17歲的那一年,他聽了佈道家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傳講的馬太福音3章7節的信息,領悟到自己需要基督的救贖。自此,主耶穌改變了羅賓遜的生命,他成為一位傳道,並寫下了許多詩歌,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萬福源頭」。

最近,我常常思索上帝對我們奇妙的恩典,並默想這首詩歌的最後一節:「每日主賜恩典無量,負主恩債難報償。」這首詩歌讓我想起使徒保羅所說的:「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或催逼)我們……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哥林多後書5章14-15節)

我們無法賺取上帝的愛與恩典,但因祂已將恩典豐豐富富地賜給我們,我們又怎麼能不以愛來回應祂、不為祂而活呢?雖然我不確定該如何為祂而活,但我們當懷著感恩的心與對主的愛,來親近祂、聽從祂的話、服事祂,並順服祂。

那為我們捨了生命的主耶穌,日日都呼召我們這群欠債的人,來為祂而活。AMC

祂在呼喚

我和幾位同工剛通過機場安檢走向登機門,忽然聽到廣播傳出我的名字:「呼叫席安妮,席安妮,請與地勤連絡。」我的名字並不普遍,所以一聽就知道一定是找我。我想應該是自己粗心把什麼東西遺留在櫃台。於是,我詢問地勤人員,他說可以拿起紅色電話,報上姓名,詢問為何被呼叫。我找到電話打過去,總機說:「我們沒有呼叫你。」我說:「那確實是我的名字啊!」他重複了兩次:「我們沒有呼叫你。」直到現在,我還不清楚為何那天我的名字會被呼叫。

很久以前有個名叫撒母耳的年輕人,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呼喚」(撒母耳記上3章4節)。經文上說:「那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也未得耶和華的默示」(7節)。因此聖殿的祭司以利幫助他明白誰在呼喚他(8-9節),上帝接著向撒母耳透露了對他的人生計畫。

上帝對我們也有計畫,祂正對我們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祂正呼喚我們來接受祂所賜的救贖、安息與平安。

救主正呼喚我們來親近祂。AMC

我愛……

有一天,丈夫和我正在公共游泳池游泳,突然,大家都抬頭望著天空,原來有架小飛機正在上頭噴射英文字母。當我們也抬頭望時,飛行員正拼寫到「我愛……」。於是,大家開始紛紛猜測:或許這是有人在求婚?可能有個浪漫的傢伙正和女友站在某處陽台,很快就要說出:「你願意嫁給我嗎?」我們繼續看著天上拼寫出:「我愛你耶……」,我聽到有個年輕女孩說:「我想應該是耶麗或耶莉雅。」最後的結果拼出了:「我愛你耶穌!」這個飛行員在眾人面前,宣告了他對耶穌的愛。

我有個朋友經常用「主,我愛祢」作為禱告的結語。他說:「在主為我做了這一切之後,我實在忍不住要說『我愛祢』。」在我們今天的聖經裡,使徒保羅也在羅馬書6章1-11節告訴我們,耶穌為我們所作的一切是何等值得我們愛祂:祂被釘在十字架、受死、埋葬、復活,因此我們這些相信耶穌的人得以擁有新生命(4節),也不再受罪惡及死亡的恐懼所轄制(6、9節),有一天我們的肉身也要復活,與祂一同享有永生(8節)。

難怪我們都要說:「耶穌,我愛祢!」AMC

戰勝死亡

收音機正播放著一個座談會的廣告,內容耐人尋味。播音員說:「你可以永遠戰勝死亡!來參加我的座談會,你就可以知道!」我不禁猜想,那位講員為何自稱能戰勝死亡?他的建議又會是什麼?或許是些關於節食、運動,或是將我們的身體凍結之類的東西吧?然而,再聽了一會兒,我不禁啞然失笑,其實他是說:「你可以永遠免除債務。」因為英文中的「死亡」和「債務」的音相近,乍聽之下,難免混淆。

然而,對基督徒來說,我們真的能戰勝死亡,因為耶穌已償還了我們的罪債(哥林多前書15章55-57節)。我們因為犯罪而與上帝分離,但耶穌為了償還我們的罪債,甘心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在耶穌死後的第三天,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到墳墓去要膏抹耶穌的身體,一位天使告訴她們:「祂不在這裡,照祂所說的,已經復活了」(馬太福音28章6節)。她們無比歡喜,跑去告訴耶穌的門徒。正當在路上,耶穌顯現對她們說:「願你們平安!」(9節)耶穌已經復活,祂的跟隨者可以歡喜快樂,得享平安。

耶穌已經挪去死亡的毒鉤(哥林多前書15章55節)。上帝的兒子已經為我們死而復活,如今我們也可以因著相信祂而得勝。藉著耶穌的完美工作,我們可以永遠戰勝死亡!A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