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媽的影響
我祖母不只名字很長,她的壽命更長。她名叫瑪德萊.哈莉葉特.歐爾.潔克蓀.威廉絲,她活到101歲,比她的兩任丈夫還更長壽,她的兩任丈夫都是牧師。我和我的兄弟姐妹都與祖母十分親密,暱稱她為姆媽,小時候我們都住在她的家,直到她再婚而搬離家裡,但她的新家距離我們也不超過80公里。祖母擅長唱聖歌、背誦教義問答和彈鋼琴,而且她十分敬畏上帝。她的信仰深深影響了我們。
牽我的手
某個主日,我在教會裡看到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自己踩著階梯,拾級而下。她看來還不到兩歲,就這麼一階一小步,慢慢往樓下走。她的目標是要走到樓下,最終大功告成了!當我細想這小女孩如此膽大獨立時,便不禁莞爾。她之所以無所畏懼,乃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慈愛的母親正看著她,隨時都會伸手扶助她。這幅景象恰如其分地描繪出上帝隨時會扶持祂的兒女,幫助他們在人生的種種不確定中尋找出路。
行在光中
由於一件工作項目的需要,我和同事必須開車到400多公里遠的地方。回程的時候,已日落西山。我年紀大了,體力和視力都大不如前,要在夜間開車讓我略感不安。儘管如此,我還是決定前半段路程先由我駕駛。我的手緊握著方向盤,眼睛緊盯著明亮度不足的路面。車子行駛在路上時,我發現當後方車輛的大燈照亮前路時,我就可以看得更清楚。輪到我同事開車之後,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就在那時,他發現我剛才開車時竟然只開著霧燈,而沒有開車頭的大燈!
要到幾時呢?
一群人一起出遊,無論是在長途或短途旅行,通常當中都有人會問:「到了嗎?」或是問:「還要多久才會到?」不管是小孩或大人,只要是熱切期望到達目的地的人,都會問這些問題,不是嗎?在遇到生活中無窮盡的挑戰,疲乏不堪的時候,任何人都會問相似的問題。
屬耶和華的
我們不難發現,刺青在現今社會非常流行。有些人的刺青圖案很小,小到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但有些人,包括運動員、演員,甚或普通人,會選擇大面積的刺青,以不同顏色的墨水,刺上各式各樣的文字和圖案,這股流行趨勢似乎會一直延續。在2014年,美國刺青行業的淨收入就有30億美元,還有額外六千六百萬美元的收入則來自清除刺青的圖案。
在主懷中
天氣越來越惡劣,手機也傳來警訊,警告大家將可能有洪水爆發。在我家附近學生上下校車的地方,出現了很多的車輛,許多家長都來接孩子。校車到站的時候,已經開始下雨了。我看見一位女士下了車,從後車廂拿傘去接一個小女孩,小心翼翼地保護她不被淋濕,直到她安全上車。眼前的這一幕,正是父母保護照顧子女最美麗的寫照,這也讓我想起,天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看顧。
聽從良言
鄰家的一位哥哥關切地對他的小弟說:「你必須聽我的,我是你哥哥!」對於不聽勸告的弟弟,這位當哥哥的很不放心。年齡較大的兄長顯然能夠在當時的情況中,作出更為準確的判斷。
站立得穩
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冬日,我匆匆從溫暖的車裡下來,一心只想趕快進到暖和的房子裡。但沒想到一不小心就摔在地上,膝蓋往內彎,小腿卻是往外彎。雖然沒有骨折,但卻十分疼痛,而且疼痛越來越劇烈。直到好幾週之後,我才完全康復。
我靈安靜
想像這樣的畫面,有位父親或母親俯身慈愛地安撫孩子,手指輕輕地放在自己的口鼻之間,柔聲地說:「噓⋯⋯」這個簡單的動作和言詞,是要安撫因失望、不適或疼痛而焦躁不安的孩子,讓他平靜下來。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我們都可能見過這個畫面,而且我們大多都曾接受或給予如此慈愛的安撫。當我默想詩篇131篇2節時,浮上心頭的正是這樣的畫面。
瞎子的懇求
幾年前去旅行時,同行的友人發現我要把書本拿得老遠才看得見。於是,他做了一件簡單但對我影響甚大的事。他把自己的眼鏡摘下來遞給我,對我說:「試試看吧!」戴上他的眼鏡後,我意外地發現原本模糊的視力瞬間變得十分清晰。後來,我去找眼科醫師並配了一副眼鏡,以矯正視力。
反覆思想耶穌!
蔣弟兄的確是個忠實守信的人。他對自己的婚姻忠誠、對所負責的郵政工作忠心耿耿,並在每個主日堅守崗位,擔任我們教會的領袖。最近,我重回孩提時參加崇拜的教會,發現蔣弟兄用來通知大家查經班即將結束的搖鈴,至今仍放置在直立鋼琴的上方,這個搖鈴經歷了時間的考驗。雖然蔣弟兄已在多年前安息主懷,但他忠心服事上帝的榜樣卻依然長存。
愛的毛毯
在《史努比》的連載漫畫中,有個人物名叫奈勒斯·潘貝魯特(Linus Van Pelt)。他很機智又有智慧,但卻缺乏安全感,總是攜帶一條毛毯,有了可以遮蓋的毛毯,他就有安全感。我們都能體會他的感受,因為我們也會恐懼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