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棋子
西洋棋是古老的戰略遊戲,下棋的雙方先在棋盤上放置16枚棋子,而最終目標是要吃掉對方的國王。多年來,這遊戲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玩法,其中一個是真人版西洋棋,這是公元735年,由查理斯·馬特(Charles Martel)公爵發明的。馬特在巨型棋盤上以真人作為棋子,這些真人棋子身穿對應棋子身分的服裝,並隨著下棋者的指令在大棋盤上移動,他們被操控,直到下棋者達到目的為止。
溫暖陽光
在1963年11月的某一天,美國搖滾樂團「海灘男孩」的布萊恩•威爾森(Brian Wilson)與麥可•洛夫(Mike Love)寫了一首歌。這首歌與該樂團慣有的輕快曲風完全不同,是一首悲傷的歌曲,悼念逝去的愛情。麥可說:「雖然逝去的愛情令人難受,但是讓人釋懷的是當初曾經深愛過。」這首歌名叫做「溫暖的陽光」。
冗長的聖誕節?
我很喜愛聖誕節。對我而言,慶祝基督降生,加上這個季節的美麗與奇妙,使它如聖誕歌曲所說,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但近年來,這個節日卻伴隨著越來越多叫人厭煩的東西。因為那些與聖誕有關的事物,一年比一年更早推出,甚至從初秋就開始出現。
感覺或事實?
我們常聽到人說:「感覺即是事實。」對美國人來說,這概念大概是來自1960年的9月26日,兩位總統候選人首次在電視上進行辯論的時候。在鏡頭前,約翰‧甘迺迪泰然自若,而理查‧尼克森則顯得很緊張,所以讓大家感覺甘迺迪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領袖。這場辯論不只扭轉了選舉結果,也改變了美國政治的運作方式,感覺主導了政治。
何謂愛?
幾年前,我問一個即將結婚的年輕男子說:「你怎麼知道你愛她?」這是個嚴肅的問題,為要幫助他檢視自己結婚的真正動機。他思考片刻後說:「我知道我愛她,因為我想用我的餘生讓她快樂。」
避難所
當我進入馬來西亞巴生一所教堂時,牆上的歡迎牌引起了我的興趣,上面寫著「擔重擔者的避難所」。
用完即丟
現今我們生活的時代,已經不講求長久耐用,很多東西都是用完即丟。想想那些即用即丟的一次性物品,如刮鬍刀、寶特瓶、打火機、紙盤、免洗餐具。這些產品都使用一次就丟棄,然後以新的取代。
信靠
澳洲有一則新聞,報導了帕斯卡•霍諾爾(Pascale Honore)的故事。她是一名下半身癱瘓的婦人,在經歷18年受制於輪椅的生活之後,還能夠接受衝浪的挑戰,她是怎麼辦到的呢?
永與祂同在
在1859年,即美國爆發內戰前動盪不安的一年,林肯有機會向威斯康辛州的農業工會發言。林肯和他們分享了一個故事,是關於古代的一個君王,想尋找一句話,要既真實又合宜,且適用於任何時代和情況。他的智囊團面對這個艱巨的挑戰,給了君王這句話:「一切都會消逝。」
謙卑形象
復活節期間,我和太太到教會參加一個崇拜。當天,會眾嘗試模仿耶穌和門徒在受難前一晚的經歷。在崇拜中,教會同工為部分教會義工洗腳。我在想:誰更需要一顆謙卑的心呢?是替人洗腳的,還是讓人洗腳的呢?其實,兩者都表現出獨特的謙卑形象。
簡單有力
很少人會花時間研究美國國家稅務局的所得稅條例,那是絕對可以理解的。根據《富比士》雜誌的調查顯示,2013年的稅務規則有超過四百萬字之多。事實上,稅務法例已經複雜到連專家也難以處理所有的條例,因為它實在極其複雜繁冗。
避難之城
當我們抵達澳洲的一個小鎮時,看到有塊告示牌這樣寫到:「我們歡迎每一個尋求避難和庇護的人。」這樣的歡迎詞似乎正與舊約「逃城」的概念相呼應。在舊約時代,對那些誤殺了人而需要尋求庇護的人來說,逃城(民數記35章6節)正是為他們預備的安全保障,上帝要人們建立這樣的避難之城來為這些人提供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