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與慶賀
在1907年12月6日,美國西維吉尼亞州一處礦坑發生爆炸,震撼當地小鎮,造成史上最慘重的礦災事件之一。有大約360名礦工在這場浩劫中不幸罹難,估計有250名婦女失去丈夫,上千名孩童失去父親。因為這場礦災,當地舉辦了一場記念追悼禮拜,歷史學家認為,這後來逐漸演變成美國父親節的慶祝活動。遭逢巨變的哀傷,對受難者的悼念,最終轉為歡慶喜樂。
憂傷卻有盼望
計程車司機載我們前往倫敦希思羅機場的途中,跟我們分享了他的故事。他15歲時,為逃離戰爭與壓迫獨自來到英國。如今,11年過去了,他成家立業、養活妻小,若是在他的家鄉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雖然如此,他還是為了必須與雙親及手足分離而感到悲痛。他說,這段艱辛旅程,若是無法與親人重聚,就不算圓滿。
平安的生命
在澳洲珀斯有個名為「平安之家」的機構,專門協助那些難以戒除成癮的人。在平安之家,富有愛心的員工會向求助者說明何謂上帝的平安。這些因毒品、酗酒、賭博或其他成癮行為而生命破碎的人,都能因上帝的愛而得著改變。
我們需要的水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景色遼闊壯觀。此湖深達1,637公尺,長636公里,寬79公里,佔世界淡水總量的五分之一。然而,世人卻無法取得這裡的水。這是因為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其中一個最為偏遠的地區。現今全球許多地區嚴重缺水,但令人惋惜的是,如此龐大的水源卻深藏在人煙罕至的地方。
未見之事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原子時代始於1945年7月16日,當時第一枚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一個偏遠沙漠中被引爆。但在人們還未發明儀器能看到這些建構宇宙的微小元素之前,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約公元前460-370年)就已經察覺到原子的存在及其威力。德謨克利特所理解的是超過他眼睛所能看見的,後來原子論也因而產生。
代價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呈現了耶穌生平的許多層面,但其中最觸動人心的作品,卻是一幅最樸實簡單的畫作。在1540年代,米開朗基羅為朋友畫了一幅聖殤素描,描繪耶穌的母親抱著死去的基督。素描勾勒了馬利亞輕托著耶穌毫無生氣的軀體,向天仰望。在她身後豎立的十架上,引用出自但丁在《天堂》一書中的話說:「他們沒想到這需要付上多少血的代價。」米開朗基羅表達出深刻的觀點:當我們紀念耶穌的受死,也需要想到耶穌付上的代價。
強大的心
保羅‧班德醫生與楊腓力合著的《神的傑作》一書中寫道:「蜂鳥的心臟只有幾公克,每分鐘跳動800次;藍鯨的心臟重達半公噸,每分鐘只跳動10下,但在3公里外都能聽到。與兩者相比,人類的心臟有實用功能卻似乎沒那麼神奇,但它仍盡忠職守,每天跳動約10萬次(每分鐘65到70次),從不停下休息,讓大多數的人能活到70歲,甚至更長壽。」
像耶穌一樣
美國神學家布魯斯·威爾(Bruce Ware)在小時候,看到彼得前書2章21-23節教導我們的言行要像耶穌一樣,感到很氣餒。威爾在他的著作(The Man Christ Jesus)中寫下自己年少時的懊惱:「我認為這太不合理了,尤其是這段經文指出,要像『並沒有犯罪』的耶穌一樣,跟隨祂的腳蹤,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上帝怎麼可能要我們這麼做呢?」
至深之處
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年)是十九世紀法國的詩人及小說家,親身經歷了法國社會及政治的動盪時期,《悲慘世界》或許是雨果最為人知的經典著作。經過一個世紀後,這本小說改編成了音樂劇,成為我們這世代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這並不令人感到訝異,正如雨果曾說:「音樂表達了那些不能言喻卻又無法對其保持沉默的事物。」
十架之語
美國牧師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說:「任何人都無法僅靠言語來知道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他們必須看到對方的行動。」就某種意義來說,這就是「行動比言語更有說服力」。配偶以傾聽和愛告訴伴侶,他們是被讚賞的;父母以慈愛和關心告訴孩子,他們是被珍視的;教練以積極的培訓來告訴運動員,他們是有潛力的。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同樣的道理,相反的行動會傳達負面的訊息,使對方受到傷害。
和平的器皿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政治家愛德華·格雷爵士(Sir Edward Grey)宣稱:「整個歐洲的燈火正在熄滅,我們有生之年將不會看到燈火能被重新點燃。」格雷說得沒錯,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結束時,約有2,000萬人喪生(其中1,000萬人是平民百姓),另有2,100萬人受傷,這場戰爭讓參戰各國損失慘重。
擊敗生命巨龍
你有和龍打鬥的經驗嗎?如果你覺得沒有,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一定不會同意。在《天路客的行囊:恆久專一的順服》一書中,他寫道:「龍是我們恐懼的投射,泛指所有可能傷害我們的恐怖事物……面對可怕的巨龍,凡夫俗子根本毫無勝算。」畢牧師想表達什麼?人生處處有巨龍,諸如威脅生命的健康危機、突然失業、失敗的婚姻,或叛逆浪蕩的兒女。這些「巨龍」是生命中極大的危險和破口,我們無力獨自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