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別與重聚
我哥哥大衛因心臟衰竭突然過世,使我的人生觀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家有七個兄弟姐妹,大衛排行老四,但他卻是我們之中第一個過世的。當時他的意外猝死讓我反覆思考了很多事。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家未來會面對更多親人離世,而較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道別的機會也會像問候那樣多。
祂的死帶來生命
鍾娜(Joanna Flanders-Thomas)在南非最暴力的男子監獄中從事福音事工,目睹了基督改變人心的力量。楊腓力在《恩典不虛傳》描述鍾娜的經歷:「鍾娜每天都去監獄探訪這些囚犯,向他們傳講簡單的福音信息,是有關饒恕與和好。她漸漸贏得囚犯們的信任,瞭解他們在童年時期遭受的虐待,也讓他們明白如何以更好的方式解決衝突。在鍾娜從事關懷事工的前一年,獄方記錄了279宗囚犯毆鬥和攻擊警衛的事件,但隔年卻只有兩起暴力衝突。」
形形色色
幾十年來,倫敦一直是世界上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1933年,有位記者談及這個英國的首都時寫道:「我仍然認為倫敦最美的風景,是不同膚色和語言的各族人士聚集而成的群體。」如今,這樣的多元性在倫敦依舊隨處可見,並藉著國際化社會裡混雜交融的氣味、聲音和景象展露出來。這世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令人著迷的部分原因就在於其多元化之美。
需要引導
對愛旅遊的偉立來說,扎基叔叔不僅是位朋友,更是他在廣闊的撒哈拉沙漠展開嚴峻的旅程時,值得信賴的嚮導。偉立說,他們整個團隊都緊隨著扎基叔叔的腳步,表明他們完全信任他。事實上,他們還對扎基叔叔說:「我們不知道要走哪條路才能到達目的地,如果你讓我們走失了,我們必死無疑。我們完全信任您的帶領。」
群體記憶
神學家毛勵策(Richard Mouw)曾提到記住過往教訓的重要性。他引述社會學家羅伯特.貝拉(Robert Bellah)的話,表示繁盛的國家必定是個「記憶的群體」,為了不忘卻過去,會不斷述說她的故事和成長的過程。這個原則也可延伸至如家庭這樣的社會群體。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記憶是群體生活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歌唱革命
發動一場革命需要什麼?是槍械嗎?是砲彈嗎?或是游擊戰?在1980年代末期的愛沙尼亞,革命只需要歌曲。在愛沙尼亞人被蘇聯恐怖統治了幾十年之後,一場革命由吟唱一系列的愛國歌曲而開始了。這些歌曲啟動了「歌唱革命」,在1991年愛沙尼亞的恢復獨立中扮演了關鍵作用。
精湛技藝
我們學院合唱團的團長才華橫溢,他能同時指揮團隊和為我們擔任鋼琴伴奏,而且游刃有餘。然而,有一次音樂會結束後,他看起來累壞了,我便問他是否還好。他說:「我從來沒有碰過這樣的事。那架鋼琴嚴重走音,整場音樂會我都得彈兩種不同的調,左手彈一個調,右手彈另一個調!」我對他傑出的琴藝佩服不已,同時也為造物主創造了能夠展現精湛技藝的人類而驚嘆。
突然的轉變
在1943年1月,溫暖的欽諾克風(焚風)吹襲南達科他州的斯皮爾菲什市,氣溫立即從攝氏零下20度升至7度,在短短2分鐘內,氣溫就出現相差27度的劇烈變化。美國有史以來,24小時內出現的最大溫差是在1972年1月15日,蒙大拿州洛馬市的溫度從攝氏零下48度飆升至9度,其變化之大,竟高達57度!
風暴
有位專門追逐龍捲風的攝影記者如此說:「追逐龍捲風就像在幾千平方公里的地方,進行一場巨型的三維西洋棋對弈。」他補充說:「你必須在恰當的時間出現在適合的地點,如同演出一首交響曲必須兼顧各方,不但要事先做好氣象預測和路徑規劃,同時還要避開沙塵暴、大如壘球的冰雹和隨風起舞的農場機具。」
感恩的心
我所住的美國這個州,嚴寒的冬季十分漫長,氣溫經常低於冰點,漫天雪花似乎無盡無休。在一個酷寒的日子裡,我大概是第一千次鏟雪時,我們鄰里的郵差停下腳步與我寒暄。我告訴他,我不喜歡冬天,厭倦這些深厚的積雪。接著,我說他在這種極端的天氣狀況下工作一定很辛苦。他說:「是啊,但至少我有一份工作。現在很多人失業,我有工作就很感恩了!」
得誰讚許?
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年)年輕時,憑著一股要得人讚許的渴望而邁向成功。一位美國聖經學者寫道:「當威爾第所撰寫的首部歌劇在佛羅倫斯上演時,他站在舞台邊一個角落裡,緊盯著在觀眾席中偉大的作曲家羅西尼(Rossini)的表情。對威爾第來說,大廳裡的其他人為他歡呼喝采或冷嘲熱諷都不重要,他想要的只是這位音樂大師讚許的笑容。」
剛柔並濟
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Carl Sandburg)曾如此描述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在人類歷史中少有這樣一位剛柔並濟的人,兼具剛強與柔和⋯⋯在他的意志和情感中,並存著看似矛盾的猛烈風暴與難以言喻的完美和平。」「剛柔並濟」道盡了林肯如何施行總統職權,同時又關切人們對爭取自由的渴望,致力於在兩者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