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還在
在2013年6月發生於科羅拉多州的黑森林大火,摧毀了超過500間房屋,而泰德的房子就是其中之一。當他獲准回到被燒毀的家園時,他在瓦礫和灰燼裡翻找,希望能找到他太太用陶土雕塑,尺寸如郵票般大小的嬰兒耶穌雕像,這是他們家的珍貴收藏。他在焦黑的廢墟中尋覓時,心中很想知道:「嬰孩耶穌究竟還在嗎?」
永遠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的聖誕節前夕,在法軍和英軍與德軍對峙的西線,約有30英里的範圍陸續停止了戰火。幾名士兵修復毀損的陣地以及埋葬陣亡的人,其他的士兵則謹慎地探出戰壕上方窺視敵方。夜幕低垂時,一些德國士兵先點燃蠟燭,並且唱起聖誕詩歌。接著,英國軍隊也跟著鼓掌,並且高喊祝賀聖誕的話語。
聖誕精神
狄更斯的小說《小氣財神》於1843年12月19日發行後,便不斷地再版。小說的主角史古基,是一個吝嗇刻薄的守財奴,他說:「每個嘴上老是說『聖誕快樂』的笨蛋,都得丟進鍋裡和布丁一起煮。」然而,就在某個聖誕夜裡,史古基徹底地改變了,成為一個慷慨且快樂的人。狄更斯以他絕妙的幽默感與洞察力,深刻地描繪出全人類對於內在平安的極度渴望。
祂認識你
新學年開始,我們城市裡一間學校的校長,誓言要記住全校六百名學生的名字。若有人懷疑她的能力或決心,可以看看她過往的紀錄。去年,她記住了七百個學生的名字;前年,她記住了另一間學校四百個孩子的名字。試想,能夠得到校長認識,並且在打招呼時說出他們的名字,對這些學生有多大的意義。
原貌出售
房子的出售廣告,若放上「原貌」這兩個字,即表示屋主無法或不願再多花錢,來修繕或美化房子。若有任何需要整修或改進的地方,都將是買主的責任。因此,在經紀人的房屋清單上,註明「原貌」,就是說:「買主請注意!這棟房子可能需要花一大筆裝修費。」
對付分心
在耶路撒冷城外的阿布·戈什村(Abu Ghosh),有位餐廳老闆願意給關掉手機的顧客半價優惠。佐達·易卜拉欣(Jawdat Ibrahim)認為智慧型手機使人在用餐時,不再專注於同伴和對話的內容,而把焦點轉移到上網、發短訊或生意上的通話。他說:「科技固然很好,但是當你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時,你可以等半小時再看手機,專心享受美食,並與身邊的人交談。」
心碎與盼望
當81歲的美國鄉村歌手喬治•瓊斯(George Jones)逝世時,他的歌迷都不禁緬懷他獨特的嗓音,想起他艱苦的一生和掙扎。瓊斯的多首歌曲,都反映了他個人的絕望與渴求;但最觸動人心的,乃是他的唱腔。《芝加哥論壇報》的樂評人葛列格•科特(Greg Kot)說:「他的嗓子,天生就是用來唱出心碎的感覺。」
拆毁高牆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數十年,被稱為「冷戰時期」,當時國與國之間彼此威脅、算計爭權。建於1961年8月的柏林圍牆,矗立將近30年,是其中一個最能代表仇恨的象徵。在1989年11月9日,有關政府終於宣佈人民可以自由往來東西柏林,而整座圍牆也在次年被拆毀。
揚聲器
克里斯多福‧洛克買了老舊的小號、長號和法國號,然後把這些樂器改裝成為蘋果手機和蘋果平板電腦的擴音器。他的發明是模仿19世紀後期,留聲機上的喇叭形擴音器。相較於小型的電子擴音器,洛克發明的擴音器能播放出更大聲、更清晰、更豐富和更深厚的音色。除了外表如同藝術品一樣,這些循環再用的銅管樂器不需要電力,就能增強悅耳的旋律。
言語爭戰
在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和妻子蘇菲於賽爾維亞被刺身亡,奧匈帝國因此向塞爾維亞宣戰。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其他歐洲國家為了他們的軍事同盟以及自己的野心,紛紛表明立場,加入戰爭。這個單一事件,竟然引發了近代最具傷害力的軍事戰鬥,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改變的大能
教育家兼暢銷書作者東尼.華格納(Tony Wagner)堅信「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可改變世人的觀點和操作方式。在他的著作《哈佛教育學院的一門青年創新課》中,有一句話:「人們在各領域中都可以創新,若有適當的環境與時機,大多數人都能變得更有想像力、更創新。」
穿透的光
美國科泉市的畫家史賓奇(Bob Simpich)有一幅名為《光之蹤影》的畫作,呈現秋季的絢麗景緻。陽光灑落在白楊樹林的金黃葉片上,樹頂的葉子因陽光照射而璀璨發光,而樹蔭下的地面則呈現出由陽光與陰影交織而成的光影。當談到此光線的對比時,史賓奇說:「這穿透森林照在地上的光,編織了獨特的光影,具有讓我無法抗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