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David C. McCasland

麥大衛

麥大衛(David McCasland)是我們另一個作者,他居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科泉市。他和妻子露安有四個已成年的孩子。不寫作的時候,他喜歡遠足,看空軍官校的橄欖球比賽,或是聽音樂會。同時,他也協助美國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 電視節目「每日探索」做傳記記錄片。他為探索出版社寫作與編輯過若干本書。

文章 麥大衛

新的開始

在許多國家,衛生法令都明文禁止人們販賣或使用舊床墊,只可以將之送到垃圾掩埋場丟棄。然而,提姆.基南(Tim Keenan)卻解決了這個問題。如今他的公司聘請了十幾名員工,負責取出舊床墊中可以再循環使用的部分,如金屬、布料及泡沫塑料。但他所做的還不僅是回收利用,記者比爾沃林在《科羅拉多日報》中寫道:「在基南所有循環再生的物品中⋯⋯最成功的可能就是『人』。」基南雇用的員工裡有許多曾是吸毒者和流浪漢,讓他們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他說:「我們雇用那些大家都棄絕的人。」

心靈呼喚

在2011年3月,災難性的海嘯襲擊日本,摧毀了沿岸無數的市鎮和鄉村,奪走近16,000條生命。作家兼詩人格萊特.埃利希(Gretel Erlich)前往日本,見證及記錄當時的毀壞情況。然而,當她眼見滿目瘡痍的景象,覺得實在無法報導當時的境況,於是她寫了一首詩描繪當時的情景。在美國公共新聞電視網受訪的時候,她說:「我的老朋友,已故詩人威廉.斯塔福德(William Stafford)曾經說過:『詩歌是出自心靈深處的呼喚。』」

溫柔耶穌

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是衛理公會的佈道家,他創作了超過9,000首詩歌和聖詩。其中「萬口歡唱」是一首感人且氣勢磅礡的讚美詩。而他在1742年首次出版的聖詩「溫柔耶穌,真仁愛」,卻是一個小孩的默禱詞,當中抓住了一個重點,就是我們應如何以真誠而單純的信心尋求主。

我要歌頌

當我問一位朋友他母親的近況如何,他告訴我,失智症(又稱老年癡呆症)奪去他母親的記憶,她已經無法記得大部分的名字以及過往發生的事情。但是朋友補充說:「雖然如此,她坐在鋼琴前,仍然可以不看琴譜,靠著記憶優美地彈出多首詩歌。」

Login

[rbc_profiles_login]

屬靈導航

美國女作家戴瓦·梭貝爾(Dava Sobel)的得獎著作《尋找地球刻度的人》,描述了早期船員所面對的難處。他們可以很容易地藉著白天的長短或太陽的位置,來確定自己船隻在赤道以南或以北的緯度。然而,要計算東或西的經度,就仍然是既複雜又不準確。直至英國的鐘錶製造商何約翰發明了航海天文鐘,才克服了這個困難。這個鐘從船隻離開海港,直到世界任何角落,都能報告準確的時間。這使船員可以確定船隻所在的經度。

勇敢的心

有句古老的諺語說:「貪多嚼不爛。」的確,有智慧的人不會將過多的責任攬在身上,使自己負荷過重。然而,有時我們會因為所承擔的工作太繁重、太困難而感到將被壓垮。

生命甘霖

在1891年8月,時值炙熱難耐的氣候,達倫福斯來到美國德州的米德蘭,企圖透過爆炸讓天降甘霖。外號為「爆破家」的達倫福斯與他的團隊,發射並在空中引爆充滿爆炸氣體、燃燒彈和炸藥棒的巨型氣球,炸得驚天動地。有人認為他這樣做的確帶來一點雨水,但是大部分人都說,他只是製造了噪音,爆炸的力量雖然驚人,卻起不了實際的作用。

尋求主道

英法海底隧道在1994年5月6日開通,其實拿破崙的工程師馬提爾(Albert Mathieu)早於1802年已經第一次提議興建,前後共相距了將近兩個世紀。今天,這條位於英吉利海峽底下、全長50.5公里的通道,每一天以鐵路運載成千上萬的旅客、汽車、卡車,穿梭英法兩地。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以水路往返英法兩地,直到這個令人驚訝的新路徑完工。

勇氣與堅持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尤金‧帕特森,曾在1960到1968年間擔任《亞特蘭大憲政報》的編輯。當我看到他的訃聞時,文中有兩件事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首先,帕特森不畏當時反對種族平等的聲浪,多年堅持為公民權利發聲。此外,他還替一個每日專欄主筆,八年如一日,那可是2,922篇報刊專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勇氣與堅持,正是他生命產生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按名數點

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高原上,有一台世界最大的無線電望遠鏡,讓天文學家觀測宇宙前所未見的景象。一名記者在《美聯社》發表的文章中指出,來自各國的科學家都在找尋宇宙起源的證據──從最冷的分子氣體和星塵如何形成銀河和星體,到「大爆炸」所產生的能源。

竭力盡忠

根據一項統計顯示,全球總共累積了超過14兆「常飛旅客」哩數。這一切皆源自1980年代初期,航空公司為了吸引乘客再次光顧,於是開創了獎勵忠實旅客的計畫。累積的飛行哩數可換取機票、贈品或免費服務等等;自此以後,當大家計畫旅行時,除了考慮價格、班次,也考慮到可以得到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