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David C. McCasland

麥大衛

麥大衛(David McCasland)是我們另一個作者,他居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科泉市。他和妻子露安有四個已成年的孩子。不寫作的時候,他喜歡遠足,看空軍官校的橄欖球比賽,或是聽音樂會。同時,他也協助美國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 電視節目「每日探索」做傳記記錄片。他為探索出版社寫作與編輯過若干本書。

文章 麥大衛

良言慰語

在1863年11月19日,兩位名人受邀在蓋茨堡的國家戰士公墓的落成典禮上,發表演講。其中一位演講者是愛德華•埃弗雷特,他曾任職美國國會議員、州長及哈佛大學校長,是當時公認最出色的演說家之一。在埃弗雷特先生發表了2小時的正式演講後,緊接著是林肯總統發表的2分鐘的短講。

困境中的挑戰

肯.戴爾在他86歲的時候,在最後一次的監獄主日證道中,為他三十多年的監獄事工劃下休止符。那天他給囚犯們宣講的信息是「囹圄之中服事上帝」。他列舉的很多例子都出自於囚犯,其中有些囚犯的刑期甚至是終身監禁。他鼓勵囚犯:在一個沒有人想待的地方,仍要有所長進,並與別人分享耶穌基督的福音。

光和影

藝術評論學家思萊夫(Seymour Slive)在評論荷蘭畫家林布蘭(1606–1669年)時,稱他為光線和陰影的大師,最擅長用畫布說故事。在林布蘭的油畫「牧羊人的敬拜」中,畫家描繪了伯利恆城黑暗馬廄裡的情景,兩個牧羊人跪在搖籃旁邊,其他人則站在遠處,有一人手裡提著一盞燈籠。但是最亮的光並不是從燈籠裡照射出來的,而是發自基督聖嬰,祂的光照亮了圍繞在祂身旁的人。

戲服或制服?

我們的助理牧師尤妮思曾針對基督徒的門徒訓練課題,講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她說:「戲服是穿上之後,你要假裝你的身分符合這身裝扮。反之,制服卻是穿上之後,提醒著你正是這個身分的代表。」

確定需要

我的妻子年輕時,住在德州的奧斯汀。著名的佈道家卡萊‧馬爾尼(Carlyle Marney)是她家的鄰居,也是他們的牧師和朋友。馬爾尼隨口說過一句關於知足的話,讓她一家人時常掛在嘴上:「馬爾尼博士說:『我們只須確定自己的需要。』」

側耳傾聽


魯益師(C. S. Lewis)於1963年安息主懷。一週後,他的朋友和同事在英國牛津莫德林學院教堂,為他舉行追思禮拜,向這位著作甚多的巨擘致敬。他的著作,無論在孩童和學者的心中,都燃起信心的火焰與豐富的想像。 在追思禮拜中,魯益師的好友范瑞亭(Austin Farrer)指出,魯益師總是親筆回覆來自全球的讀者來函。范瑞亭說:「他對待人總是那麼體貼與尊重,他看重別人寫來的信,並加以回覆。」


受蔭庇


在五十年前的今天,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被暗殺的事件,震驚了全球。事發翌日,倫敦泰晤士報有篇文章,述說其迴響已震撼全世界的財經市場。文章的標題是:「美國暗殺事件,陰影籠罩全球。」


一片拼圖


在克莉絲蒂的生日派對上,壽星反而給在場的每個人送了一份禮物。她親自為每一個人寫了一張紙條,表達了我們在她生命裡的意義,還說上帝所造的我們獨一無二,以示鼓勵。每張紙條還附帶了一片拼圖,藉此提醒我們,在上帝計畫的大拼圖裡,我們每個人都是裏面的一小片,都是獨特的,都很重要。


誰說真話


在2012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電視報導相關的演講和辯論時,往往有分析員對競選人進行「真相調查」,比較他們的言論和實際行為,檢視他們是說了真話,或是為了贏得競選優勢而操弄是非。


愛的眼光 


許多人去觀賞馬克(Marc Salem)的舞台表演,因為他們覺得他具有讀心術。但是馬克說自己並非靈媒、巫師,也不是魔術師,只不過是對人觀察入微罷了。他告訴科羅拉多州一份報章的記者說:「由於我們對周遭的事物漠不關心,以致我們對許多事物都視而不見……我只是對於人們的反應和肢體語言特別敏銳罷了。」


得著生命


當1997年德蕾莎修女去世時,她謙卑服事上帝和貧病之人的榜樣,再次讓人們驚嘆不已。她花了五十年的歲月,透過印度加爾各答的仁愛傳教會(又稱博濟會),服事那些貧民、病人、孤兒和垂死的人。


面對過去


查克.寇爾森(Chuck Colson)是監獄團契的創辦者,他用40年的時間向犯人傳福音,並幫助他們認識耶穌基督。當他在2012年4月過世時,一篇新聞報導的大標題這樣寫道:「尼克森水門案的共謀──查克.寇爾森逝世,享年80歲。」這實在是很出人意料,試想一個人因信仰而生命被徹底改變之後,人們竟然還用他在未信主以前,就是擔任總統副官的期間,所犯下的錯誤來為他「蓋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