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謝恩
多年來,我一直很喜歡閱讀英國作家切斯特頓(G.K. Chesterton)的著作。他的幽默和洞察力常令我忍俊不禁,但隨之會停下來認真地省思。例如,他曾寫道:「你在餐前感恩,那是好的。但我在觀賞戲劇和歌劇之前感恩;在音樂會和啞劇之前感恩;在我看書、寫生、畫畫、游泳、擊劍、拳擊、散步、下棋、跳舞之前都會感恩;甚至在我把筆沾上墨水之前,也都感恩。」
饒恕的禱告
在1960年,六歲的非裔美國人畢露比(Ruby Bridges)是第一個進入美國南部白人公立小學的孩童。好幾個月,她都必須由聯邦巡邏隊護送,經過憤怒家長們的咒詛、威嚇和羞辱才能進入學校。當她進到教室,就單獨跟唯一願意教導她的芭芭拉.亨利老師上課,因為家長都禁止他們的孩子跟露比一同學習。
遼闊之地
賈艾梅(Amy Carmichael,1867-1951年)以營救印度孤女並讓她們展開新的生活而知名。在這項讓她精疲力盡的事工中,也有她所說的「異象時刻」。在她的一本著作中曾經提到:「在忙碌不堪的一天當中,上帝卻讓我們能瞥見祂所應許的『遼闊之地』,扣住了我們的心弦,使我們為之駐足。」
智慧的呼喚
馬空.慕格瑞(Malcolm Muggeridge)這位英國知名的記者兼社會評論家,在花甲之年歸信了耶穌。他在75歲生日時,寫下了25則對人生的深刻觀察,其中一則說道:「我從未見過快樂的富人,但我也極少見到不想成為富人的窮人。」
饒恕的藝術
某天下午,我花了兩個小時參觀一個畫展,主題為父親與他的兩個兒子:饒恕的藝術。在那裡,所有的畫作都環繞著耶穌所說的浪子的比喻(參閱路加福音15章11-31節)。其中,我覺得愛德華.羅傑(Edward Riojas)的畫作《浪子》尤其震撼人心。畫作描繪了誤入歧途的浪子,穿著破舊的衣裳,垂頭喪氣地走路回家。在他背後是一片死亡之地,他剛踏上小徑,父親已激動地奔向他。在那幅畫作底下,寫著耶穌所說的話:「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20節)
榜樣的影響力
每次我試著修理家庭用品時,結果常是付錢請人來解決我在修理時另外造成的損壞。但最近,我看著一個人示範修理電器的視頻,模仿他的方法,成功修好了一個家用電器。
齊心協力
為什麼一年有超過五百萬人,願意自費參加幾公里的障礙賽跑呢?在賽程中,他們必須攀爬垂直的高牆、穿越泥漿坑,還要爬入垂直的管道內,任由水柱傾瀉在他們身上。有人將障礙賽視為挑戰自我極限,或戰勝恐懼的壯舉。但對有些人來說,障礙賽的魅力在於團隊合作,在於參賽者彼此之間的支持與幫助。有人將障礙賽稱作「無批評地帶」,參賽者雖互不相識,但卻能彼此相助以完成比賽。
必得安穩
多年來,我們這個城市的居民,買賣和建造房屋都不會在意地質是否鬆軟。有些人知道這潛藏的危機,但有些人卻毫無警覺。其實,四十年來,地質學家不斷發出警告,並有許多法規確保營造安全。但民眾仍不瞭解原因,也漠視其嚴重性。這些區域的房舍大多擁有絕佳的景觀,但卻暗藏地基不穩,隨時會有災害發生的危機。
驕傲
人們常用「當代傳奇人物」,形容那些在有生之年功成名就、揚名立萬的人。一位打職業棒球的朋友說,他曾見過許多體育界的好手,最後僅成為「當代高傲人物」。驕傲往往會讓我們高舉自己,而謙卑則讓我們更真實地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