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難懂
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蜜西.蘇麗文(Missy Sullivan)注意到,許多附在產品旁的使用者同意書、保證書,以及免責條款,字體小得讓人幾乎無法閱讀。這些內容刻意以極小的字體印刷,實際上是根本不想人們讀懂其內容。如此一來,很多人常常沒有閱讀所有條款,就簽下了合約。有一位在大學教圖像傳播的教授,買了一部新的智慧型手機,附有一份32頁的使用者同意書。他說:「公司根本不想讓你閱讀這份同意書。」
相對地,我們的主卻總是以明確和令人信服的方式,與祂的百姓交流溝通,不會試圖混淆和欺騙。在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前,摩西曾對他們說:「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不是你難行的,也不是離你遠的……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命記30章11、19節)
主希望我們清楚明白祂的計畫和目的:好叫我們能愛祂、順服祂、倚靠祂。因祂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日子長久也在乎祂(20節),這是明顯可見的。DCM
勝利的吶喊
最近我讀到關於艾倫.羅斯頓(Aron Ralston)的故事。這位美國登山者在一次攀登大峽谷時,發生了意外,被單獨困在一個荒涼的谷底。他的體力逐漸消失,覺得被尋獲的希望渺茫。為了保全生命,他不得不狠下心來,用一把瑞士刀切掉自己卡在石縫中的右臂。最後,在劇烈的疼痛中,他發出痛苦和勝利的吶喊,因為他已經從被困的岩石中掙脫出來,得到了逃脫死亡和生存的機會。
那些見證耶穌受難的人,看見耶穌極度痛苦的狀況,他們聽到祂斷氣之前,大喊:「成了!」(約翰福音19章30節)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的吶喊,不是失敗的哀號,而是勝利的吶喊,因為祂已經完成天父託付祂的工作。
耶穌透過死亡,擔當了我們所有的人必須經歷的過程。但更甚於此,祂所完成的事,是我們無法做到的。祂為我們的罪付上了贖價,我們因著相信祂而得到饒恕和永生。
「成了!」是主得勝的吶喊,因為藉著祂,我們現在就可以脫離罪的權勢;我們能夠得著生命和自由。
因為耶穌為我們犧牲,我們把祂受難的日子稱為:美好的星期五(Good Friday)。DCM
那時候是黑夜
有一次,我到費城出差,在復活節前的週四晚上,參加了一個聖餐熄燈禮拜。禮拜是在一個小教堂裡舉行,裡頭點著15根蠟燭。在領用了餅和杯之後,有人朗讀一段出自約翰福音的經文。接著,一根蠟燭被熄滅了,我們隨之唱了一節關於耶穌走上十字架道路的詩歌。如此重複了14次,直到小禮拜堂完全陷入一片黑暗。在靜默中,我們跪下祈禱,然後一個個靜靜地離開。
在黑暗中進行的這種禮拜儀式,可以提醒我們耶穌在面對死亡前,被黑暗包圍的場景。思想耶穌和門徒的最後晚餐(約翰福音13章21-30節),如耶穌所說,門徒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祂,而只有耶穌知道那人就是猶大。「猶大受了那點餅,立刻就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30節)
在耶穌一生中最黑暗那個夜裡,祂極其難過地在花園中禱告,祂面對不公平的逮捕,忍受宗教領袖的屈辱,以及承受彼得的否認。然而耶穌持守祂的使命,走向十字架,在那裡為我們的罪受死。
耶穌忍受黑暗和死亡,為了賜我們光明和生命。讓我們因著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讚美祂吧!DCM
嘴唇屬誰?
讚美和諂媚的區別,往往在於動機不同。讚美是對別人身上的某種特質或某個行為,表達真誠的欣賞,而諂媚的目的則是藉由討好他人,使自己得到好處。讚美的用意在於鼓勵;諂媚則是耍心計。
在詩篇12篇中,大衛哀嘆在他身邊已無虔誠、忠信之人,取而代之的則是滿口謊言、「嘴唇油滑,心口不一」的人(2節)。這些人說:「我們必能以舌頭得勝,我們的嘴唇是我們自己的,誰能作我們的主呢?」(4節)
「我的嘴唇是誰的?」是個值得思考的好問題。特別在我們想以虛假的讚美來達到目的時,我們更該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嘴唇是自己的,那麼我儘可暢所欲言;但如果嘴唇是屬於主的,那麼我的言談就該反映祂的話語,也就是詩人所描述「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6節)
也許,要表明我們的嘴唇屬於誰,還有個好方法,那就是在每一天的開始,都像大衛在另一首詩篇中的禱文來求告:「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祢面前蒙悅納。」(詩篇19篇14節)DCM
心靈富足
據估計,在2012年初春,美國人已經花費了15億美元來購買跨州樂透彩券,希望能贏得6億4千萬元的創紀錄大獎。即使得獎的機率只有1億7千6百萬分之一,人們卻在零售店、加油站和小餐廳大排長龍,只是為了買一個中頭彩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似乎都以為只要有更多的錢,就能解決我們的問題,改善我們的生活。
聖經中一位名叫亞古珥的人,他對富足的看法截然不同,他求上帝在他死去以前答應他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求祢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箴言30章8節)。正直是生活無憂的關鍵,如果我們沒有虛假、沒有隱藏,就無須懼怕。欺騙和謊言使人作繭自縛,唯有誠實讓人得自由、得釋放。第二件事是「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8節)。知足源於相信上帝必供應,並心懷感恩地領受。亞古珥說創造者「立定地的四極……投靠祂的,祂便作他們的盾牌。」(4-5節)
正直和知足讓人的心靈富足,人人都可獲得,因為我們的上帝樂意將此富足賜給每一個尋求祂的人。DCM
強迫休息
某一年的聖誕節前夕,我的朋友珍被診斷出罹患血癌,需要立刻接受化療。在這件事發生的幾週前,她剛告訴朋友,很滿意自己的生活,覺得上帝很恩待她,賜給她幸福的家庭、舒適的房子,以及剛出生的孫子。當她走進醫院時,她祈求能感到耶穌親密的同在。
接下來的七個月,是治療和被隔離的日子,她稱之為「強迫休息」時期。她說,無論是否能痊癒,她學會了如何放慢腳步、安靜省思,以及在上帝的慈愛及完美的計畫裡,享受休閒時光。
對珍來說,上帝給以色列人的其中一個應許,就如上帝親口應允她的一樣。上帝在西番雅書3章17節:「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
珍說,在生病時所經歷的這段日子,使她的生命變得更加美好。如今她的癌症已得到緩解,也回到忙碌的生活中,但她常會停下腳步,省思在「強迫休息」的日子裡所學到的功課。
讓我們謹記:不論在順境或逆境,都要親近慈愛的上帝,聆聽祂的聲音,把自己交在祂手裡,這是最重要的事!DCM
收拾憂傷
在1960年代動盪不安的歲月裡,美國的流行音樂界也很特別,既有抗議的聲音,也有愛國的呼喚。有些歌曲抨擊戰爭、貪婪,以及社會上的不公義;也有些歌曲擁護國民的義務,支持傳統的價值觀。但理查德·法里納(RichardFarina)和波琳·貝茲·馬登(PaulineBaezMarden)所寫的《收拾憂傷》(PackUpYourSorrows)卻似乎最能兼容並蓄,凸顯每個人追求內心平安的渴望。那首歌的副歌是這樣說的:
大能明證
二十年來,生態學家麥克•漢茲(MikeHands)一直致力於幫助中美洲的農民,引進一些更有效的方法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然而,對農民而言,就算知道傳統的「刀耕火種法」會破壞土壤和污染空氣,但是要他們放棄祖輩相傳的農耕法,還是很困難的。
數算日子
在一場龍捲風肆虐之後,一名男子站在他毀壞不堪的房子外面。散落在瓦礫之間的是他妻子的珠寶首飾和他的珍藏品,但是他不想走進那搖搖欲墜的屋子去撿拾,他說:「不值得為這些東西送命。」
細細品味
在這個「速食」的時代,很少人會花時間和朋友一起細嚼慢嚥,悠閒地進餐。有人甚至宣稱:現代人能享受七道佳餚的唯一方式,就是將其全部夾在兩片麵包當中!
領袖的標誌
在一個嚴寒冬日,我參觀普渡大學的校園時,遇到兩個年輕人,他們正在學生活動中心旁的人行道上剷除厚冰。我以為他們一定是低年級的學生,才會被學長使喚來做這苦差事。於是我說:「在你們加入的時候,沒人告訴你要做這些吧?」其中一個看著我笑了一笑,回答說:「喔,我們兩個都是高年級生。我是學生會副會長,旁邊這位是會長。」我向他們說聲辛苦了,之後就繼續參觀──可是我心裡卻深深受到提醒,原來「服侍他人」才是真領袖的標誌。
張開雙臂
在美國前第一夫人貝蒂·福特(BettyFord)的葬禮上,她的兒子史蒂芬說:「她是一位充滿愛心的人,總是帶給人安慰。她也總是第一位張開雙臂擁抱你的人。19年前,我沉迷於酒精之中,我的母親送了我一份最好的禮物,就是教我如何降服在上帝面前,並且接受祂的恩典。在她的擁抱中,我真的感到自己像是回頭的浪子,她讓我感受到上帝的愛。那是一份很棒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