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Julie Schwab

施竹俐

施竹俐(Julie Schwab)。竹俐現居於美國密西根州,這裡也是她成長的地方。她從小就喜歡在後院的樹林中探索,也喜歡與家人去看各式拖拉機的展覽。她於2017在房角石大學取得「創意寫作」學士學位,並於2018年在自由大學取得神學碩士學位。她喜愛彈奏吉他、學習烹飪,以及從事與創意有關的活動。她熱愛上帝的話語、文學創作和文字編輯,且經常閱讀關於寫作和文法的書籍,竹俐還喜歡與人談論寫作及基督徒的生活。此外,她也在生活中不斷地體會到上帝奇妙的作為和祂的慈愛。

文章 施竹俐

職場見證

經理問道:「妳還在因為我想縮小妳最喜歡的部門而氣惱嗎?」艾琳抿了抿嘴說:「沒有。」其實令她更沮喪的是,經理似乎是拿這件事奚落她。她一直努力為公司效力,想方設法招攬不同的人才,但因公司的空間有限而徒勞無功。艾琳忍住淚水,決定照經理的話去做。或許艾琳無法帶來她所期望的改變,但她仍然可以竭盡所能做好她的工作。

獨具慧眼

在一篇論述導師的文章中,作者薛漢娜(Hannah Schell)提到導師要讓你得到支持、激勵和啟發,但首先或許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他要能相信你、認可你。認可不是指得到獎勵或表揚,而是單單地「相信」,這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每個人都需要受到認可、瞭解和信任。

關懷窮人

艾維斯·桑墨斯(Elvis Summers)一打開門就看見莫婆婆。她是一個瘦弱的遊民,經常來索討空罐拿去變賣,這點微薄的現金是她主要的收入來源。當下,桑墨斯心中有一個主意,於是問她說:「妳可以告訴我妳睡在哪裡嗎?」莫婆婆帶他走到一幢房子旁邊不到一公尺寬的骯髒窄巷。桑墨斯出於憐憫為她打造一間「小屋」,讓她有個簡單的庇護所,能安全地睡覺休息。過後,桑墨斯還想幫助更多遊民,他建立了一個「請贊助我」(GoFundMe)的網頁,並與當地教會合作,提供土地為其他無家可歸的人建造更多庇護所。

混亂中的平安

突如其來的爆破聲使喬安從夢中驚醒,只見玻璃碎落一地。她多麼希望自己不是一個人住,但即使她驚魂未定,還是得起身去一探究竟。昏暗的街道上空無一人,房子也看似完好無損,只有鏡子被打碎了。

堅強的愛

來自菲律賓的愛莉莎·門多薩(Alyssa Mendoza)在2020年的某個深夜,突然收到父親的電郵,信中囑咐她在父母的銀婚紀念日時為母親做的事情。這封電郵使她震驚不已,因為她父親已經在10個月前離世。後來,她發覺父親在生病時寫下這封電郵並設定發送時間,因父親知道自己或許不久於世。他也提前付費給花店,讓他們在未來的幾年裡,每逢妻子的生日、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和情人節送花給他的妻子。

哀嘆無妨

我雙膝跪下,淚流滿面,向上帝哭訴說:「上帝啊,祢為什麼沒有看顧我?」那是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我被解雇將近一個月,但申報失業證明卻出了問題,使我沒有收到失業補助,而美國政府承諾的紓困津貼也遲遲未至。在我內心深處,我知道上帝能解決一切困境,也相信祂真的愛我,並會看顧我。但在那一刻,我卻覺得祂棄我於不顧。

被恐懼隔離

於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讓全球各國陷於恐懼之中。人們被隔離、各國封關,幾乎所有的飛機航班及大型活動都紛紛取消。即使那些生活在沒有確診者地區的人們,也會擔心自己可能會受到感染。對焦慮頗有研究的心理學教授格雷厄姆·戴維(Graham Davey)認為,這是負面新聞所帶來的影響,因為負面新聞會使人憂傷並增加焦慮。在一個社交媒體曾經瘋傳的短片中,有人邊看電視新聞邊問道,如何才能停止焦慮?另一個人的回應是走過來關掉電視,其實他的建議就是改變專注的焦點!

認得祂的聲音

某一年的兒童聖經假日營,偉健的教會決定帶一些動物來講解聖經故事。當偉健到教會去幫忙的時候,負責人要他把一隻綿羊帶進假日營的會場。當時,他必須用一根繩子,使勁地將這隻毛茸茸的綿羊拖進教會的體育館。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綿羊變得越來越願意跟隨他。到假日營結束時,偉健根本不必拉住繩子,只要呼喚綿羊,綿羊就會跟著他,因綿羊知道偉健值得信任。

恩典大於罪惡

我的社區大學英語教授說:「如果我觸摸聖經,它會在我手中起火。」我聽了有點難過。那天早上,我們閱讀的小說裡引用了一節聖經的經文,當教授注意到我拿出聖經查閱時,她說了這一番話。這位教授似乎認為自己的罪孽過於深重,以致無法被赦免。可惜我那時沒有勇氣去告訴她關於上帝的愛,以及聖經明確指出,我們隨時都能尋求上帝的寬恕。

白白接受

我和父母在餐館吃完豐盛的晚餐後,對父親說:「謝謝你請我吃晚餐。」我從大學開始便獨立生活,這次假期回家鄉,再次讓父母為我付帳感覺有些奇怪。父親說:「竹俐,不用客氣,妳不必總是向我道謝。我曉得妳已經能夠獨立自主,但妳仍舊是我女兒,也是家裡的一分子。」我聽了倍覺溫馨,笑著回答說:「爸爸,謝謝你。」

什麼最重要?

我垂頭喪氣地對朋友感嘆道︰「我不知道要如何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他在電話裡提醒我︰「別氣餒,妳應該要嘉獎自己。妳已經做很多了!」然後他列出了我正努力達成的事情,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努力工作、在研究所取得好成績、寫作,還有參加查經班。沒錯,我想為上帝做這些事,但到頭來我卻更專注於自己完成了什麼事,而不是怎樣做這些事。也許我想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了。

靈裡困倦

扎克·艾斯懷(Zack Eswine)牧師在他所寫的一本書中(The Imperfect Pastor)提到:「有時我們只做了一小時,但感覺就好像做了一整天的苦工。」雖然他在這裡是指牧師常背負重擔,但其實人人都承受著沉重的情緒和責任,使我們身心靈俱疲,只想倒頭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