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框上的安慰
在2016年路易斯安那州南部遭遇歷史性的大洪水之後,我瀏覽著社群媒體上的新訊息,剛巧看到一則朋友的貼文。她的家因為水災而必須拆除重建,她的母親得知此事之後,便鼓勵她在清理家園時,即使傷痛也要尋求上帝。後來,我朋友發布了幾張聖經經文的圖片,這些經文是她在房子外露的門框上發現的。顯然當初房子蓋好時,有人將這些經文寫在門框上。她讀著這些寫在木板上的經文,心裡深得安慰。
真理與傳統
一位年輕的媽媽在做滷水鴨時,會將整隻鴨子切成兩半之後,才將鴨子和滷料放進大鍋裡一起煮。她丈夫問她為何要把鴨子切成兩半,她回答說:「因為我母親一向都是這樣做的啊!」
新視野
我戴著新的眼鏡步入教堂,坐下來時,瞥見一位朋友坐在隔著走道的另一邊。我向她揮手時,發現我可以清楚地看見她臉上的微笑,就連衣服上的美麗花紋也清晰可見。雖然她的座位離我好幾公尺遠,但我感覺上她坐得很靠近。在聚會完後的交談中,我理解到其實她穿的是舊衣服,只因新的眼鏡矯正了視力,讓我有了全新的視野,能更清楚地看見她。
善要親近
我們經常把車停在草地附近的停車場,然後穿過草地回家。但我們的衣服上都會黏上芒刺類的蒼耳種子,在秋天時更是如此。這些小東西會附著在衣服、鞋子或任何經過的物品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這是蒼耳傳播種子的方式。
一餐熱食
桌上擺滿了烤雞、青豆、義大利麵,以及麵包卷等各式各樣的食物。在十月一個涼爽的日子裡,芝加哥至少有54名無家可歸的街友,在一位女士54歲的生日宴上飽餐一頓。這位女士和她的朋友們決定,不像往年那樣在餐廳慶生,而是為芝加哥的街友們提供一頓熱騰騰的餐食。她也在社交媒體上鼓勵大家,在自己過生日那天能做一件善行義舉,當作是送給自己的一份生日禮物。
照照鏡子
心理學家用鏡子對兒童進行自我認知的測試,他問孩子:「鏡子裡的是誰?」通常小於18個月的幼兒,不知道鏡子裡的人就是自己。但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開始明白看鏡子就會看到自己。自我認知是健康成長和成熟的重要指標。
為主發光
在一家連鎖旅店的廣告中,只有一棟小樓矗立在黑夜裡,唯一的亮光來自門廊上靠近門口的一盞小燈。這盞小燈發出的亮光,足以照亮旅客腳下的台階,讓他們走進這棟小樓。廣告的結語是:「我們將為你留下一盞燈。」
輕裝上路
一位名叫詹姆士的男子,沿著美國西海岸進行一次長達約兩千公里的單車冒險之旅。他從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出發,一路向南騎到加州的聖地牙哥。我的一位朋友在大蘇爾海岸附近,距離詹姆士的出發點約1,500公里之處,遇見這位雄心萬丈的單車手。當朋友知道詹姆士的露營裝備剛剛遭竊,想要把自己的毯子及毛衣送給他,但詹姆士拒絕了。詹姆士說他越往南騎氣溫越高,需要開始捨棄一些物品。此外,越接近目的地,他的體力就會越差,必須減輕隨身物品的重量。
上帝的作為
我喜歡和朋友一起玩英文拼字遊戲。遊戲的每個玩家各有七個字母牌,輪流在格子棋盤上拼接成英文單字,得分則按所用的字母牌計算。在某次遊戲中,我一直落後,但在最後一輪,我拼出一個七個字母的單字,獲得額外50分,還有其他玩家手上剩下字母牌的分數。結果我從最後一名躍升到第一名,朋友戲稱這是「愷蘭絕招」!現在玩拼字遊戲時,只要有人落後,他們就會想到這件事,並盼望能使出「愷蘭絕招」。
耶穌在這裡
記得我和父母一起去探望年事已高的姨婆,當時她躺在病床上,但面帶微笑。她滿頭的灰髮全往後梳,臉上布滿皺紋。她說的話不多,但我還記得她說的幾句話。她輕聲地說:「我不寂寞,耶穌在這裡陪我。」
堅持到底
當40分鐘的健身課程即將進入尾聲時,我幾乎可以確定教練會大喊:「不要鬆懈,堅持到底!」我認識的每個私人教練或團體課程指導員,都會在課程結束前幾分鐘說這句話。他們知道結尾就像開頭一樣重要,也明白人們持續運動一段時間後,身體自然而然就會慢下來,或開始鬆懈。
智慧的忠告
我在讀神學院期間,還有一份全職工作,再加上輪值服事和教會實習,每天都忙得暈頭轉向。當父親來探望我時,他說:「你這樣不行啊!遲早會崩潰!」我對他的警告不以為然,認為他是老一輩的人,不瞭解何謂設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