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Kirsten Holmberg

洪可婷

洪可婷(Kirsten Holmberg)擁有許多身分,她是一位作者、講員、朋友、母親、妻子和基督徒。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這些不同的角色對她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她非常感恩,也享受其中。可婷的父親在她九歲時過世,當時,她決定要逃避這位讓她經歷如此巨大失喪的上帝。將近十三年的時間,她都活在憤怒和哀傷中,後來她因降服耶穌基督而得到了醫治。1995年,可婷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市與丈夫麥可結婚,現在他們與孩子住在愛達荷州樹城。她常利用寶貴的空檔時間來閱讀、跑步、攝影,或和朋友一起喝杯不含咖啡因的摩卡咖啡。

文章 洪可婷

理應歡唱

我十三歲時,學校要求學生選修四門興趣探索課程,包括:家政、藝術、合唱和木工。在合唱課第一天,指導老師要每個學生個別到鋼琴旁邊試唱,好依學生的音質、音域而分部。輪到我的時候,老師彈了好幾個音要我試唱。可是我不但沒被分派到任何音部,反而在重唱幾次之後,老師就要我去重新選修其他課程。從那一刻起,我就認為自己根本不該唱歌,我的聲音不適合唱歌。

聽我們想聽的

人類總是會尋找佐證支持自己的論點。研究也顯示,我們確實會加倍搜集支持我們立場的資訊。當我們固執己見,就不會接受他人提出的異議。

然而

我的個性偏向悲觀,對於生活中的種種情況總想著負面的結果。若有一項工作計畫受挫,就會認為其他的計畫,甚至完全無關的計畫也同樣會失敗,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我為自己感到悲哀,我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母親,沒有一件事做得好。我若在某一方面受挫,就會造成我在許多方面感到挫敗。

上帝的囑咐

我家老二碧蘭很享受睡在她姐姐房裡的大床上。每晚我為碧蘭蓋被時就嚴厲地叮嚀她,不可以跑下姐姐的床,不然我就會把她送回她自己的小床。夜復一夜,我都在走廊上發現她,然後把垂頭喪氣的她送上她的小床。幾年後我才知道,一向對她友善的姐姐,並不歡迎這個多出來的室友,所以總是跟碧蘭說聽見我在叫她。碧蘭聽了姐姐的話,就下了床出來找我,結果被送回自己的小床。

憐憫勝過審判

我的孩子們在年幼時期,常因爭吵而跑來向我告狀。我會將他們個別帶到一旁,讓他們各自說明事情發生的緣由。確定雙方都有過錯之後,我會在談話結束時問他們,要怎樣才是公平和合理地處置對方的行為,他們都會建議要立即處罰對方。出乎孩子們意料的是,我卻用他們自以為對方應得的懲罰來處置他。瞬間,每個孩子都開始哀嚎,因為他們自以為給對方這樣的責罰十分公平,但當相同的懲罰方式加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卻頓時覺得不公平了。

預備地方

我有個朋友最近正準備搬家,而且是要搬到離現址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他們夫妻倆分工合作,以便在短時間內安頓下來。朋友負責將所有的物品分類裝箱,她丈夫則要承擔尋找新居的重責大任。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朋友沒有事先察看那個社區,也沒有參與尋找新房子,只是專心準備搬家!我問她是怎麼辦到的?她承認這的確不容易,但她完全相信她的丈夫。因為他們相處多年,她深信丈夫瞭解她的喜好和需求。

裡面有什麼?

看見朋友的女兒抱著一個舊式的布娃娃,我禁不住稱讚了一下,朋友就問我:「你想看看裡面有什麼嗎?」出於好奇,我回答說:「好啊,我很想看一看。」於是,她將娃娃翻過來面朝下,拉開布娃娃背上的拉鍊,小心地從裡面取出一個寶貝:那是她從小就珍愛的一個布娃娃,迄今已超過20年了!如果沒有裡面這個寶貝撐起整個形狀,「外面的」娃娃就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了。

重新開始

聖誕節慶在十二月底落幕之後,我會將思緒轉到新的一年。因為我的孩子們還在放假,每天的生活節奏也比較慢,使我有時間反思過去一年的經歷,也思考未來一年新的方向。有時,想到曾犯過的錯誤,我就不禁感到難過和懊悔。然而,看見新的一年即將開展,又讓我充滿盼望和期待。無論去年的景況如何,我又有機會可以重新開始。

火腿與雞蛋

有一則寓言說到,有一隻母雞與一隻小豬想要合夥開間早餐店。當牠們在設計菜單時,母雞提議要有火腿與雞蛋,小豬立即反對說:「不必了!如此一來,我對這間早餐店必須毫無保留地全心擺上,但你卻只是參與。」

更加明白

當我們把領養的兒子從國外帶回來的時候,我急切地給他滿滿的愛,還有過去他所欠缺的一切,特別是優質的食物,因為他有營養不良的症狀。可是我們盡了一切的努力,甚至還向專家諮詢,他的成長仍然非常有限。將近三年後,我們才明白為什麼,原來他的身體無法接受某些食物。我們將這些食物從他的日常飲食中剔除後,他在幾個月內就長高了13公分。我一方面懊惱自己過了那麼久才發現,給他的是有礙成長的飲食;一方面也為他的健康狀況明顯好轉,而欣喜不已!

最好的禮物

最近,我丈夫慶祝了生日,因為剛好是整壽(是10的倍數),所以我特別看重。在這之前,我盡心竭力想向他表達尊敬和愛意,多次與孩子們一起討論,如何為他籌備一個最完美的慶生會。我真心期待這次的生日會,能讓他展望未來的十年,也能體會我們對他的敬愛,更希望我們送給他的禮物,能襯托出他生命中這重要的里程碑。

遠遠超過

我媽媽生日的隔天就是我的生日。在我青少年時期,我總是倉促想出一個在我預算之內,又能討媽媽歡心的禮物。媽媽總是會謝謝我買禮物送她,然後隔天,她也會送我一份生日禮物。每一次媽媽送的,都遠遠超過我送給她的禮物。媽媽並不是要貶低我給的禮物,她只是大方地按著她能力所及送禮物給我。顯然,她的能力遠超過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