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Kirsten Holmberg

洪可婷

洪可婷(Kirsten Holmberg)擁有許多身分,她是一位作者、講員、朋友、母親、妻子和基督徒。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這些不同的角色對她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她非常感恩,也享受其中。可婷的父親在她九歲時過世,當時,她決定要逃避這位讓她經歷如此巨大失喪的上帝。將近十三年的時間,她都活在憤怒和哀傷中,後來她因降服耶穌基督而得到了醫治。1995年,可婷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市與丈夫麥可結婚,現在他們與孩子住在愛達荷州樹城。她常利用寶貴的空檔時間來閱讀、跑步、攝影,或和朋友一起喝杯不含咖啡因的摩卡咖啡。

文章 洪可婷

棲息之處

灰沙燕是一種小型的燕科鳥類,常成群在河岸的砂質峭壁掘洞築巢。但隨著東南英格蘭的土地開發,使灰沙燕的棲息地逐漸縮小。當地的環保人士發現,每年春天到來,大批在冬季遷徙外地的燕群回歸時,能供牠們作巢的地方已經越來越少。於是,環保人士發起行動,建構一片巨大的人工沙岸給燕鳥棲息。他們在一家沙雕公司的協助下,將沙子塑模,製造出未來許多年都可供燕鳥棲息的空間。

訴說祂的故事

自創世以來,故事總是對人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早在文字出現之前,故事就發揮了傳承知識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聽故事或看故事的樂趣,而且即刻會被「很久以前」這樣的開場白所吸引。故事的影響力不僅局限於使人獲得樂趣,當眾人一起聽故事時,大家的心跳也似乎是同步的!儘管我們每個人的心跳在一天中會有很多變化,並且可能只是湊巧與另一個人同步,但新的研究發現,當眾人一起聆聽同一個故事時,大家的心跳確實可能會有相同的節奏。

虎鯨奶奶

一頭年長的虎鯨被研究人員取名為「奶奶」,因為牠顯然知道自己在「孫兒幼鯨」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頭幼鯨的媽媽剛剛去世,而幼鯨本身還未達到可以獨立生存的階段,若少了保護和幫助,牠就無法茁壯成長。虎鯨奶奶雖已八十多歲(甚至可能更年長),仍陪伴並教導幼鯨生存的技能。虎鯨奶奶不會只顧自己大快朵頤,而是會驅趕魚群使牠們集中在一處,讓幼鯨能飽餐一頓,也學會如何覓食,知道哪裡能獵獲牠賴以生存的鮭魚。

均為真實!

經過了三十年,馮露露終於和她的親生家人重聚。約在兩、三歲時,她在自家屋外玩耍遭人擄走,後來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協助下被尋獲。因她被誘拐時年紀還小,所以對整起事件毫無印象。露露自小就以為父母是因無力扶養她而將她賣掉,得知真相後,她心中浮現許多疑問,百感交集。

靠主節制

在1972年,美國史丹佛大學發表了一項名為「棉花糖實驗」的研究報告,這個實驗是測試孩童的自制能力,是否能延遲滿足自己的慾望。研究人員給參與測試的每個孩子一顆棉花糖,並告訴他們如果十分鐘以後再吃,就能得到第二顆棉花糖。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能為了得到更大的獎賞而忍耐不吃,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30秒內就一口把糖吞掉!

明智的選擇

美國宇航員克里斯·弗格森(Chris Ferguson)是太空飛行機組的指揮官,按預定計劃將飛往國際太空站,但他卻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的這個決定與飛行的機械運作,或宇航員同伴的安全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涉及到他認為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他的家庭。弗格森為了要出席女兒的婚禮,選擇退出這項難得的太空飛行任務。

一同聚集

根據《世界幸福報告》,丹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之一,在幸福排名榜上一直高居前三名。與低緯度地區的國家相比,丹麥酷寒的冬天漫長,且日照時間甚短,但丹麥人會藉著與朋友相聚,一起享用熱飲或豐富的餐食,度過寒冷黑暗的日子。他們用「舒適」(丹麥語hygge)來形容相聚時光的感受,這種「舒適」的感受抵消了氣候對他們的影響。他們藉著與至親好友圍桌而坐,相聚暢談,心靈獲得了滋潤。

傳承真理

由於新冠病毒肆虐,有感染的風險,很多祖父母無法親自見到孫兒,因此他們在疫情期間尋找新的聯繫方式。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祖父母採用即時通訊和社交媒體,與孫兒保持密切聯繫,有些人甚至透過視訊與家人一同敬拜上帝。

夢幻組合

梅蘭妮和特雷弗這對朋友一同徒步走了數公里的山路。然而,若沒有彼此合作,兩人都無法獨自完成路程。梅蘭妮有先天性脊柱裂,必須靠輪椅代步;特雷弗則因青光眼而失明。兩人都明白自己能補足對方的缺憾,是共享科羅拉多州野外風光的完美搭檔。特雷弗背著梅蘭妮走這條山路,而梅蘭妮則為特雷弗指引方向。他們自稱是「夢幻組合」。

以富餘補不足

學校食堂與很多大型餐飲業一樣,往往因無法預測需求量而準備過多的食物,剩餘的飯菜最終都被扔掉,造成浪費。然而,有許多貧困學生的家庭三餐不繼,到了週末更得忍飢挨餓。因此,美國有一間學校與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合作,共商解決方案。他們妥善包裝剩餘的食物,讓有需要的學生帶回家,同時解決了浪費食物和學生挨餓的問題。

新的DNA

禮斯為了保住性命而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四年後,他再做抽血檢驗,證實了捐贈者的骨髓繼續發揮治療功效,但也發現一件使他驚訝的事:他的血液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是屬於捐贈者的,而不是他自己的。其實,這是很合理的,因為手術的目的是要用捐贈者的骨髓製造健康的血液,來取代病變的血液。然而,從禮斯的面頰和唇舌的檢測中,也同樣驗出捐贈者的DNA。從某些層面而言,禮斯已成為另一個人,只保有記憶、外貌和一部分他自己的DNA。

因愛而付出

每天早上,葛倫都會駕車到附近的得來速(或稱點餐車道)買咖啡。在付款時,他也會同時幫後面那一輛車上的人買單,並請收銀員祝福對方有美好的一天。葛倫與那輛車上的人素不相識,也不知道他們會有什麼反應,他只是認為這是自己最起碼能做到的事情。然而,有一天,從當地報刊編輯收到的一封匿名信中,葛倫才發現自己這小小的舉動所帶來的莫大影響。原來在2017年7月18日,葛倫一如既往地為後面那輛車上的人買單,卻沒想到這一份小小的愛心贈禮,使得那輛車上的人改變了他們當天要自殺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