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Kirsten Holmberg

洪可婷

洪可婷(Kirsten Holmberg)擁有許多身分,她是一位作者、講員、朋友、母親、妻子和基督徒。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這些不同的角色對她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她非常感恩,也享受其中。可婷的父親在她九歲時過世,當時,她決定要逃避這位讓她經歷如此巨大失喪的上帝。將近十三年的時間,她都活在憤怒和哀傷中,後來她因降服耶穌基督而得到了醫治。1995年,可婷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市與丈夫麥可結婚,現在他們與孩子住在愛達荷州樹城。她常利用寶貴的空檔時間來閱讀、跑步、攝影,或和朋友一起喝杯不含咖啡因的摩卡咖啡。

文章 洪可婷

與上帝親近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我要取出銀行保險箱的物品,就得經過比以前更繁複的手續。首先我得預約,抵達時要電話聯絡才能進入銀行,接著交出身分證明並簽名,然後等候一位指定的銀行人員陪我進入保險庫。在進去之後,厚重的門會再度上鎖,直等到我從金屬箱中找出所需要的物品。若不遵循這些嚴格的規定,我是無法進入保險庫的。

虛擬的同在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衛生專家建議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身體距離,以減緩病毒的傳播。許多國家要求國民自我隔離或留在家中。許多公司都儘可能地讓員工在家辦公,但有些人卻因疫情而失去工作以致經濟拮据。我和其他人一樣,透過網路平台參與教會和小組在線上聚會。在這個世界上,儘管我們無法實體見面,但仍能以新的形式聚在一起。

我不要離開!

當贊德和他母親一同朝著停車場走去時,贊德卻突然掙脫母親的手,轉身衝向教堂的大門,因為他根本不想離開!他母親追上他,試著對他好言相勸,想要儘早離去。但當母親好不容易將4歲的贊德摟進懷中,準備離開時,贊德靠在母親的肩上哭泣,還伸長著雙手渴望要回去教堂。

鈴聲響起

歷經了痛苦難熬的三十輪放射治療後,醫生終於宣告黛嵐的癌症已治癒了。她迫不及待地拉響「除癌鈴」,這是醫院的一個傳統,表示治療結束並慶祝她恢復健康。黛嵐激動地用力拉響歡慶的鈴,甚至連鈴鐺上的繩子都拉斷了,引發滿室歡聲笑語。

青春期的信仰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或許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生中最痛苦的階段之一。記得我在青少年時期,就很想擺脫母親而成為獨立的個體。那時,我會公開否定她的價值觀、違反她的規定,總覺得這些規則就是要讓我痛苦難受。雖然後來我們對這些規定達成共識,但那段時間我們的關係仍然非常緊繃。母親對我不願遵從她那充滿智慧的教導,必然傷心不已,因她深知那些教導能讓我的身心靈免受不必要的痛苦。

完整的圖畫

當柯林打開他購買的一盒鑲嵌玻璃組件時,看到的不是他為了某個計劃所訂購的零碎玻璃片,而是拼接好的整扇玻璃窗片。在他探究這些玻璃窗片的來源時,得知是從一間教堂完整地拆卸下來,以免這些窗片在二次大戰期間遭到炸毀。柯林對這些玻璃窗片的精緻工藝,以及「玻璃碎片」組合成的美麗圖畫,讚嘆不已。

傳遞恩惠

在被我們領養之前,兒子是住在兒童之家。當我們準備帶兒子回家時,也要求帶走他的個人物品。但叫人感到難過的是,他竟然一無所有。我們讓他換上特別為他購買的新衣服,同時也把一些衣服留給其他的孩子們。當我為他所擁有的竟如此之少而悲傷時,也為我們今後能滿足他身心的需求而欣慰。

分享的內容

艾偉很害怕公開演講,希望我能給他一些建議。他跟許多人一樣,碰到這種情況時,就會心跳加速、口乾舌燥,滿臉通紅。演講恐懼症是最常見的社交恐懼症,很多人都有這種害怕的心理。有些人甚至開玩笑說,在眾人面前說話比死還可怕!為了幫助艾偉克服對「表現」不佳的恐懼,我建議他專注於要講的內容,不要在意自己講得好不好。

邁向成熟

最近有一份調查,要求測試者確定自己已是成年人的年齡。這些人用特定的行為,作為自己邁入成人階段的證據。有預算和買房子是「成年」的首要標誌,其他成年人的行為,包括週一至週五都煮晚餐、自己安排醫療預約;還有比較搞笑的,如可以自己決定以零食當晚餐,或是因週六晚上不出去玩,能待在家裡而感到興奮。

彩虹光環

德安在某次登山健行時,發現自己置身在低空雲層之上。當他背對著太陽低頭向下看的時候,不僅看到自己的影子,還看到奇特的布羅肯幻象(Brocken spectre),就是自己的影子被一個彩虹般的光環圍繞,這是下方的雲層將陽光反射回來所產生的景象。德安形容這是個震撼人心的時刻,令他感到興奮不已。

對我們歌唱

有個年輕的父親手中抱著襁褓中的兒子,口裡哼著安撫的旋律,輕搖著他。雖然兒子的聽力受損,無法聽見旋律或歌詞,但這位父親依然滿懷愛意、輕柔地對兒子唱歌。小嬰孩露出微笑,父親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分擔包袱

凱蓮是一位中學教師,為了讓學生學習如何互相瞭解,她設計了一個活動。在這個名叫「分擔包袱」的活動中,學生們寫下他們心中的情緒包袱。接著,這些內容以匿名的方式分享,使學生能深刻瞭解彼此所遭遇的困難,許多同學聽了都熱淚盈眶。從那時候開始,這個教室充滿了一股互相尊重的氛圍,這些青少年現在對彼此有更大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