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Lisa M. Samra

夏莉珊

夏莉珊(Lisa M. Samra)渴望以她的生活和服事榮耀上帝。她在美國德州出生和成長,喜歡品嚐甜茶和牛腩的絕佳風味。她畢業於德州大學新聞系,並在達拉斯神學院完成聖經研究碩士學位。目前,莉珊和丈夫及四名子女定居於密西根州的大湍市。除了寫作,她也熱心幫助教會姐妹之間建立導師關係,同時也積極建立小組,幫助人們靈命成長以及栽培領袖。莉珊很慶幸能到世界各地旅遊,有機會體驗不同的風土民情,從中得著創作的靈感。她喜歡品味香醇的咖啡,也喜歡跑步和閱讀,當然,她不會同時做這幾件事。

文章 夏莉珊

永不忘記

我坐在鋼琴前面,為了向孩子證明自己曾苦學鋼琴多年,擁有彈鋼琴的基本技巧。於是,我開始彈奏C大調音階。近20年來,我幾乎都沒碰過鋼琴,令我訝異的是,我竟然還記得!這讓我鼓起勇氣,憑著記憶,一個接一個地彈出七個不同的音階。我實在太驚訝了!過去多年來的練習,竟使手指深深「牢記」這些音符和技巧,彷如手指自然而然就懂得如何彈琴。

這就是我

電影《大娛樂家》(The Greatest Showman)的歌曲《這就是我》讓人無法忘懷。這部轟動一時的音樂劇電影取材自傳奇人物巴納姆(P. T. Barnum)和他的巡迴馬戲團。劇中人物因未能符合社會規範而遭人辱罵和污蔑,對於這些具破壞性的冷言冷語,他們在歌詞中將之描繪成會讓人傷痕累累的子彈和匕首。

我不怕遭害

在1957年,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原本只有白人學生的中央中學,允許九名黑人學生入學就讀。此舉遭到州長和當地白人極力反對,以致總統必須出動軍隊和警衛隊鎮壓。最後在全副武裝的兵士保護下,九名黑人學生才得以入學,而畢爾斯(Melba Pattillo Beals)就是其中一員。她在2018年出版的回憶錄中沉痛地敘述,當時年僅15歲的她,每天都必須克服恐懼,面對不公平的對待和騷擾。

僕人之心

現代的媽媽必須當廚師、營養師、護士,還要懂得辦活動,幾乎每個媽媽都身兼數職。2016年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媽媽們每週都要花59-96小時,處理與孩子相關的事務。

勝利大遊行

在2016年,美國職棒大聯盟芝加哥小熊隊在相隔超過一世紀後,再度贏得世界大賽冠軍。當時,據說有500萬人聚集在芝加哥市中心遊行集會,慶祝小熊隊奪冠。

打倒球瓶

朋友艾琳的腳踝上有個保齡球擊倒球瓶的刺青,令我感到好奇。艾琳說,她這刺青的靈感是來自莎拉·格洛芙斯(Sara Groves)的一首歌。這首歌俏皮的歌詞鼓勵人從重複的日常事務中找到樂趣,因這些事常讓人覺得很沒意義,就像是一次又一次把保齡球瓶擺好,只為了把這些球瓶打倒而已。

聖經的處方

志偉和秀婷特意每個星期都安排一個晚上,與他們四個學齡的孩子一起來個「笑話之夜」。每個孩子都會將那一週讀到、聽到(或自己編)的笑話,在晚餐時與家人分享,這樣的傳統讓用餐時光充滿了快樂的回憶。志偉和秀婷甚至注意到,孩子們因歡笑而更加健康,面對困難時也能很快就振作起來。

洗淨

真令人不敢相信,我的一枝藍色原子筆躲在層層疊疊的白色毛巾中,竟然在洗衣機裡逃過一劫,最後才在烘乾機中爆裂。結果那些白色的毛巾全都沾上難看的藍色斑點,不管用再多的漂白劑,都無法除掉這些污點。

創造與維繫

一位瑞士籍的錶匠頭戴放大鏡,手持小鉗子,向我解釋如何將特製的機械錶的細微零件,加以拆解、清洗並重新組裝。錶匠看著所有精細的零件,指出最重要的零件就是主發條。只有它才能帶動所有的齒輪,使手錶準確計時,否則就算是最精心設計的手錶也無法運作。

國際義人

在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我和丈夫走進了「國際義人」花園。這座花園是紀念大屠殺期間,甘冒生命危險拯救猶太人的勇士。我們遇到一群荷蘭遊客來看紀念碑,其中一位女士的祖父母名字也鐫刻在其上。我們因好奇,便詢問了她家族的故事。

冬雪

每到冬季,早晨紛飛的白雪將大地籠罩在一片靜謐之中,常為剛睡醒的我帶來美麗的驚喜。輕柔的雪花悄然飄落,不像春雷總在夜裡轟隆隆地宣告它的存在。

美麗的壁畫

我坐在以色列隱基林(Ein Karem)聖母往見堂的庭院中,教堂裡67幅美麗的鑲嵌壁畫讓我著迷。每幅壁畫以不同的語文寫下了路加福音1章46-55節,傳統上,這段經文稱為《尊主頌》,描述了天使宣告馬利亞將成為彌賽亞的母親後,馬利亞喜悅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