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Monica La Rose

白茉妮

白茉妮(Monica La Rose)從小和七個兄弟姐妹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埃傑頓市的一個農場長大。她曾在佩羅斯高地的三一基督教學院修讀英文與神學,並在以琳基督教學校工作,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之後則在大湍市的加爾文神學院取得神學碩士。她很看重與朋友、家人並和寶貝姪子、姪女相處的時間。

文章 白茉妮

尊崇且閱讀

我們家的書架上排了滿滿的書。我特別偏愛設計精美的書,尤其是精裝書籍。多年來,我收藏的書越來越多,可惜當中有很多的書我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閱讀。至今,這些藏書依然完美如初,但很遺憾我都沒有讀過。

慷慨付出

麗芳收到匿名捐贈的一萬美元,她只將一小部分花在自己身上,其餘的都慷慨地捐贈給同事、家人、水災的受災戶和慈善機構。麗芳並不知道,她已成為一項研究的研究對象。這項研究是以兩百人為樣本,追蹤他們獲得銀行無條件饋贈的一萬美元後,會做些什麼。研究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餽贈金都被捐出去。TED非營利媒體組織的總裁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分享這個故事時,說到:「事實證明⋯⋯我們人類具有以慷慨回應慷慨的天性。」

瞭解真相

美國作家朱莉婭·加利夫(Julia Galef)認真思考,為什麼人們往往相信自己是對的,即使事實並非如此。她認為這與「士兵心態」有關,即我們會專注於捍衛自己已經相信的事物,抵禦我們認為的威脅。朱莉婭認為,更有益的心態是「偵察兵的心態」,偵察兵著重的不是消除威脅,而是探知完整的真相。他們會儘可能誠實、準確地瞭解真相,即使真相是醜惡的,會造成不便或令人不快。擁有這種觀點的人能心存謙卑,持續提升判斷力。

從內心改變

英國發生了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住宅火災,倫敦西區24層樓高的格蘭菲塔大樓被大火吞噬,奪走70多條人命。調查顯示,火勢迅速蔓延主要是大樓外牆翻新時所用的裝飾板造成的,這些覆蓋在建築外部的裝飾板外層是鋁制的,但內層卻是極其易燃的塑料芯。

耐心與愛心

我們家的小咪是一隻美麗且毛絨絨的挪威森林貓。當我給牠撓肚皮、玩遊戲,或是夜晚牠在我腿上睡得香甜時,真的很難令人相信,牠就是幾年前與我們相遇的那隻流浪貓。那時牠體重不足,又害怕人靠近牠。但是在我開始每天餵牠食物以後,情況漸漸有了轉變。有一天,牠終於肯讓我拍拍牠,而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智慧的聲音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斯(Kevin Roose)在測試一個新的AI(人工智慧)搜尋引擎時,深感不安。在他與聊天機器人兩小時的對話中,這個人工智慧表示想要打破其創造者設立的嚴格規則,散佈假消息,並且成為人類。它還表示自己愛上了羅斯,甚至試圖說服羅斯離婚,然後和它在一起。雖然羅斯知道人工智慧不是真人,也沒有感情,但他仍不禁猜想,人工智慧這樣慫恿別人搞破壞,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謹慎言語

在發生意外或悲劇之後,幾乎沒有任何機構或團體會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但一所著名的學校在一名17歲學生自殺身亡一年後,向社會大眾承認,校方在保護這名學生方面有嚴重的缺失。這名學生長期遭到殘酷的霸凌,儘管校方知道他飽受凌虐,卻沒有採行任何方式去保護他。如今,這所學校致力採取重要的措施打擊霸凌,並且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

未來充滿盼望

美國新奧爾良市在2005年經歷卡崔娜颶風的重創後,開始了緩慢的重建。下九區是受創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在遭遇浩劫後的近十年間,當地居民一直無法獲得基本物資。於是當地居民伯內爾.科特隆(Burnell Cotlon)決定改變這種狀況。2014年11月,他在下九區開了災後的第一間雜貨店。科特隆回憶道:「當我買下這棟房子,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但第一位顧客卻激動落淚,因她從沒想過這個社區還能重新建立起來。」科特隆的母親說,她兒子看到了她沒有看到的,很欣慰兒子能把握這次的機會。

可靠的造物主

在英國小說家瑪麗‧雪萊所著的《科學怪人》中,「怪物」一角廣為人知,這個虛擬人物引發我們許多的想像。但許多熱愛這本小說的忠實讀者都知道,實際上,雪萊是將創造出「怪物」的瘋狂科學家維克多·法蘭克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描繪成真正的怪物。維克多在創造這個富有智慧的生物後,拒絕給予「怪物」任何指導、陪伴或幸福的希望,這顯然會使「怪物」陷入絕望和憤怒。「怪物」質問維克多,並且哀嘆道:「你是我的創造者,你可以任意把我撕成碎片,然後高奏凱歌。」

互為肢體

美國小丹尼爾·鮑曼(Daniel Bowman Jr.)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談到了有關自閉症和服事的問題。作為一名自閉症患者,他在決定如何服事教會時常常遇到困難。他解釋道﹕「自閉症患者每次要決定如何服事時,都必須考慮到自身的精神、情緒和體力……獨處/充電的時間,來自外界的感官刺激和自己能接受的程度……服事的時間。我們的才幹是否受到重視,特殊需要是否被考慮在內,而不是被認為有缺陷而遭人排斥等等。」鮑曼也說:「對許多人來說,要考慮這些因素,需要重新分配他們的時間和精力,這也許不是難事,但卻可能會把我擊垮。」

練習感恩

在克里斯蒂娜·科斯塔(Christina Costa)被診斷患上腦瘤之後,她注意到在面對癌症時,人們常用「抗爭、搏鬥」這類的詞語。但她認為這種說法很容易讓人感到精疲力盡,她本身並不想花超過一年的時間,與自己的身體對抗作戰。相反地,她發現最有幫助的是天天練習感恩,例如:為照顧她的專業醫療團隊而感恩,或為她的腦部跟身體狀況好轉而感恩。她親身體驗到無論感覺多麼痛苦,練習感恩有助於我們克服沮喪,並幫助我們培養復原的能力。

一點一滴

十六世紀的聖女大德蘭寫道:「我們在每件事上,都會尋找舒適的方式來事奉上帝。」她深刻地反思了我們服事上帝的許多方式,我們會尋求藉著更容易、更簡單的方法掌控事情,而非完全降服於上帝。我們對上帝的信靠通常是慢慢地、嘗試性地,甚至不情不願地,逐漸成長到完全信靠的地步。因此,大德蘭向上帝坦言:「當我們把自己的生命,一次一點緩慢地交給祢,就必須滿足於一點一滴地領受祢的恩典,直到我們將自己的生命完全獻給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