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Monica La Rose

白茉妮

白茉妮(Monica La Rose)從小和七個兄弟姐妹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埃傑頓市的一個農場長大。她曾在佩羅斯高地的三一基督教學院修讀英文與神學,並在以琳基督教學校工作,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之後則在大湍市的加爾文神學院取得神學碩士。她很看重與朋友、家人並和寶貝姪子、姪女相處的時間。

文章 白茉妮

那把鑰匙

基廷神父(Thomas Keating)在他的一本經典著作中分享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一名教師弄丟了家裡的鑰匙,便蹲在草地上尋找。學生們看見老師在找鑰匙都過來幫忙,但還是找不到。最後,有個比較機靈的學生問道:「老師,你知道自己是在哪裡弄丟了鑰匙嗎?」教師回答:「當然知道。我是在屋子裡弄丟的。」學生們驚呼:「那你為什麼要在屋外找呢?」老師說:「很簡單啊!因為這裡光線比較好。」

可靠的愛

我傷心、自責、憤怒、困惑,百感交集地自問:為什麼我老是想起這件事?

悲傷中有恩典

若蘭在得知自己罹患罕見且無藥可醫的腦癌之後,藉由替重症兒童與其家人攝影留念,找到了新的盼望和目標。若蘭希望藉著這樣的方式,讓那些家庭能捕捉到與孩子在一起的珍貴時刻。她認為:「在絕望的病榻旁,有時充滿悲傷,但也有我們認為不會出現的恩典與美好時光。在最艱難的時刻,那些家庭儘管悲傷,仍選擇以愛相待。」

超越認知

當丈夫得悉他會像許多人一樣,因新冠疫情而將被公司解僱時,我們一時都很難接受。雖然我們相信上帝會照顧我們的基本需求,但有太多未知的因素卻令我們憂心忡忡。

選擇感恩

作家瑪麗蓮·麥肯泰爾(Marilyn McEntyre)曾分享她從一位朋友身上學到的功課:「嫉妒的反面是讚賞和感恩。」縱然這位朋友因身體殘疾和長期疼痛之苦,無法以她所願的方式發揮天賦。但在她離世前,卻仍能用她獨特的方式展現出喜樂的心,與他人一同感恩,讓每一次與人相遇,都充滿了讚賞。

像基督完全

作家凱瑟琳·諾里斯將現代完美主義與馬太福音裡的「完全」進行對比,她寫道:「完美主義是我所知其中一個最可怕的詞語。」她形容現代完美主義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使人過於膽怯而不敢承擔必要的風險。」但馬太福音中翻譯為完全的詞語,則是指成熟、完整或整全。她總結說:「要完全,就要為成長留空間,漸漸成熟到可以為別人付出。」

極大的智慧

深受愛戴的主教金口約翰(John Chrysostom)曾寫道:「牧者需要極大的智慧與無數雙眼睛,以便從各個角度審視心靈的狀況。」這是他在談論關懷他人心靈需要的複雜性所說的話。他強調,正因不可能強迫任何人得醫治,所以要觸及他人的心靈必須有極大的同理心和憐憫。

在祂懷中

一日中午,我跟姐姐以及她的孩子們共進午餐。過後,姐姐告訴三歲的外甥女安妮該睡午覺了。但安妮皺著小臉,含淚反對:「可是阿姨今天還沒有抱過我耶!」姐姐笑著說:「好吧!阿姨可以抱妳。但妳想要抱多久?」安妮馬上破涕為笑,開心地說:「五分鐘!」 當我抱起安妮,心裡感激她在不經意間提醒了我,何謂愛與被愛。有時候,我們似乎也忘了信心的道路是要我們學習經歷上帝的愛,經歷祂那遠超過人所能理解的愛(以弗所書3章18節)。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一點,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就像耶穌所說的浪子比喻中的哥哥,拼命想贏得天父上帝的認同,卻沒看到祂早已將一切賜給我們(路加福音15章25-32節)。

談論、相信、感受

作家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在他那本頗具影響力的回憶錄(Telling Secrets)裡說:「我家中有一條家規,就是不可談論、不能相信、不能有任何感受,而不遵守這規條的人就有禍了。」布赫納以自己的經歷為例子,說明這不成文的家規就是造成家庭失常的因素。在布赫納的家庭中,這個「規條」使他不得談論或哀悼自殺的父親,令他無法相信任何人,不能向人傾訴內心的傷痛。

新冠酒店

耶路撒冷的丹琳酒店(Dan Hotel)在2020年以「新冠酒店」之名廣為人知。政府將這家酒店專門提供給新冠肺炎的康復者居住,使酒店成為疫情期間民眾難得能聚集歡樂的場所。由於入住酒店的人都感染了病毒,因此他們能無拘無束地一起唱歌、跳舞和歡笑。這個國家雖因不同的政治和宗教團體彼此對立,局勢益發緊張,但大家共同面對的這場危機,居然創造出了一個空間,讓人們學習不分彼此,甚至成為朋友。

無懼的愛

有些照片實在太讓人震憾而永難忘懷,這也是我看到一幀已故威爾斯王妃黛安娜著名的照片時的經驗。乍看之下,不過是王妃正與一位不知名的人士握手,臉上洋溢溫暖的笑容。但這張看似普通的照片,卻有個非凡的故事。

醫治與修復

音樂劇《大娛樂家》的插曲《從今以後》十分感人,這是主角發現自己傷害了家人和朋友,歷經一番沉痛的自我覺醒後所唱的一首歌。這是一首表達喜悅的歌,歡慶回家以及發現自己所擁有的已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