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Patricia Raybon

雷翠霞

雷翠霞(Patricia Raybon)。翠霞曾在《丹佛郵報》擔任編輯,也曾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新聞系的副教授。她希望自己的著作能成為愛的橋梁,激勵人們愛上帝也彼此相愛;她的目標是:靠主恩典,讓信仰進入各民族。她熱愛上帝的話語,並積極支持世界各地聖經翻譯的計畫。她有多本著作,也有幾本書籍獲獎。翠霞和丈夫丹恩有兩名子女和五名孫兒,目前住在科羅拉多州。他們喜歡邊看電影邊吃爆米花,也愛看輕鬆的偵探劇和連續劇。

文章 雷翠霞

化解衝突

在知名的荷蘭科學家亨德里克·勞倫茲(Hendrik A. Lorentz)的葬禮上,愛因斯坦於致詞時,並未提及他們在科學方面的歧見,反倒讚揚勞倫茲這位備受敬愛的物理學家,寬大仁慈且以謙遜公正待人。愛因斯坦說:「大家都樂於跟隨他,因他們感受到勞倫茲不會支配人而是儘量幫助人。」

樹語者

有人將托尼·里努多(Tony Rinaudo)稱為「樹語者」,其實他是澳洲世界展望會(World Vision)的植樹者。身為一位宣教士兼農學家,他投入三十年的努力,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薩赫勒區域,防止森林濫伐,藉此傳揚耶穌的福音。

洗衣日

在美國,有位查德牧師開車經過教會附近的低收入社區時,看到這些「鄰舍」的需要,便開始為他們禱告,希望能為他們做點事。他發現那裡開了一間小小的自助洗衣店,就停車走了進去。店裡擠滿了顧客,其中還有人為了要使用乾衣機,開口向他要一枚銅板。這個微不足道的請求給了查德靈感,開始了每週一次的「洗衣日」。他鼓勵會友捐贈銅板及洗衣粉給洗衣店,與顧客一起禱告,並資助店主增添洗衣設備。

面對批評

嚴厲的話會傷人。所以我一位得獎的作家朋友,在面對批評時,常感到萬分糾結不知如何回應。他的新作品獲得五星評價和一個重要的獎項,但一位頗具聲望的雜誌審稿人一面讚揚他的書寫得很好,卻又明褒暗貶地給了嚴厲的批評。這位作家轉而向朋友求助:「我該怎麼回應呢?」

看見什麼?

作家馬克·吐溫指出,我們在生活中所看見的以及我們如何看待它,都會直接影響我們的下一步,甚至會影響我們人生的結局。他說:「當你的想像力失去焦點時,你就不能相信你眼睛所看到的。」

祂的形象

合唱團總監雅利安(Arianne Abela)在年幼時,總是會坐在自己的雙手上,希望把兩隻手藏起來。她一出生就十指不全,畸形或黏在一起;她沒有左腿,右腳腳趾也殘缺。她愛好音樂,也是抒情女高音,並打算在史密斯學院主修政府學系。但有一天,她的合唱團老師卻要她擔任指揮,迫使她必須在人前展示她的雙手。從那時起,她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她開始擔任教會詩班的指揮,現今在另一所大學的合唱團擔任總監。雅利安有感而發地說:「我的老師看到我的長處。」

我們的拯救者

一名拯救人員將她的獨木舟停在大海中,協助在鐵人三項比賽中驚慌失措的游泳選手。她大聲地提醒他們:「別抓住船的中央!」因這會使獨木舟翻覆。她指示這些疲憊的參賽者游向獨木舟的船頭或船尾,抓住那裡的一個圓環,讓她可以執行救援任務。

重燃希望

在美國費城,一片雜草叢生的空地經過清理並種滿美麗的花草樹木後,變得綠意盎然、生氣蓬勃。這樣的環境讓附近的居民感到心靈舒暢,對那些經濟有困難的人更是如此。

世上的光

當我答應為某間教會開授為期五週的禱告課程後,就開始感到焦慮:學生會喜歡這個課程嗎?他們會喜歡我嗎?這些焦慮使我放錯了焦點,以致過度花費精力準備教案、投影片和課程講義。直至還有一週就要開課了,我仍然沒有積極鼓勵人來上課。

抬頭仰望!

美國電影製作人懷利·奧弗斯特里特(Wylie Overstreet)讓人們透過他的高倍率望遠鏡觀賞月亮的真實景象。許多人都被這彷彿近在眼前的情景所震懾,發出敬畏的低語或驚呼聲。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觀,奧弗斯特里特說:「這讓我們心中充滿讚嘆,知道有些事物遠遠超越我們,明白人類實在微不足道。」

只管求問

醫生告訴這位住在美國蒙大拿州的婦人,她脫落的視網膜無法修補。於是,她學習盲文點字,使用手杖及導盲犬,開始過盲人的生活。15年後,這名婦人的人生有了轉機,因她的丈夫問另一名眼科醫生一個簡單的問題:「她可否得到醫治?」而答案卻是肯定的。這名醫生發覺婦人只是患有常見的白內障,所以先替她摘除了右眼的白內障。翌日,當眼墊取走後,她的視力恢復正常。後來,她左眼的手術也很成功。

比蜜更甜

演講者正談論敏感的種族問題,但他仍然冷靜從容。站在有大批觀眾圍繞的講台上,他大膽地發言,但言詞優雅、謙遜、和善,甚至帶著幽默。很快地,情緒緊繃的觀眾們明顯地放鬆下來,和演講者一起探討他們所遇見的困境:該如何以冷靜的態度和言詞,去解決他們所面對的棘手問題。換言之,要如何以柔和的方式面對尖銳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