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Tim Gustafson

葛庭墨

葛庭墨是《靈命日糧》及《每日旅程》的作者,也是《探索叢書》的編輯。由於從小由宣教士領養,並在迦納長大,庭墨對生活的看法異於西方社會,他和妻子蕾莎育有一個女兒和七個兒子。對此,也許我們不必感到驚訝,因為他以這段經文作為人生的座右銘:「上帝在祂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上帝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詩篇68篇5-6節)

文章 葛庭墨

獻上一生

美國一支夫妻樂隊(Over the Rhine)經常發表頗受好評的歌曲。這支樂隊原本是四人組,創立之初並不受歡迎,後來只剩下這對夫妻堅持走下去,最後成為知名的樂隊。這位做丈夫的表示,有些年輕的藝術家會想知道要如何才能迅速成名,有些想知道如何持續創作,在一生中繼續成長。但他認為一心追求成名可能會讓自己的身心飽受傷害,於是他和妻子選擇了一條較平凡的成長之路,一生獻身於音樂創作。

孤單與同在

當新冠疫情爆發時,凱莉正與腦癌搏鬥。後來,她的心臟與肺部周圍積水,必須再次住院。因為正處於疫情期間,醫院加強防疫措施,她的家人都無法探視。於是,她的丈夫德福決定做些事,以表達家人對她的關懷。

園中的上帝

多年前,加拿大歌手瓊妮·密契爾(Joni Mitchell)寫了一首英文歌(Woodstock),歌詞講述人類已經陷入與魔鬼交易的陷阱。密契爾在副歌寫了「回到園中」這句話,鼓勵聽眾追求一種更簡單、更有平安的生活。密契爾的這首歌唱出那一代人的心聲,他們渴望生活有目標、有意義。

徹底改變

在我們密西根州的家裡,多年來牆上一直掛著一把裝飾華麗、祭典上用的弓和箭囊。這些是父親留下來的遺物,是當年我與父親在加納宣教時獲得的紀念品。

拒絕強辯

一名交通警察指示一名司機停車,然後問她是否知道行車被攔下的原因。她困惑地說:「我不知道!」警察溫和地告訴她:「女士,因為妳開車時發簡訊。」「不是!」她抗議道,還舉起手機作證,「你看,我是發電郵!」

預報者的失誤

在1938年9月21日中午,一位年輕的氣象學家查理·皮爾斯(Charles Pierce)對美國氣象局發出預警說,有兩道鋒面正造成強大颶風,吹向美國北部的新英格蘭。但當時的氣象局局長卻嘲笑皮爾斯的預測,並斷言颶風這種熱帶風暴不會到達那麼偏北的區域。

擺弄宇宙

在1980年代初期,一位不相信上帝存在的著名天文學家寫道:「若用常理來解釋宇宙的現象,顯然是有一個超級智能擺弄了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在這位科學家看來,證據顯示某種力量設計了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的一切。他還說:「自然界中沒有任何事物是突然產生的。」換句話說,我們眼見的萬物萬象看來都是由一位創造者設計的。可惜,這位天文學家仍然是一位無神論者。

並非如此

一名男子追悼他英年早逝的朋友時說:「多麼希望結果並非如此!」這話道出人類亙古的哀痛。死亡令人震驚、受創。我們承受錐心之痛,想要挽回那不可能逆轉的結果。

黑夜

諾貝爾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的著作《夜》,揭露了納粹大屠殺的恐怖。作者被抓進納粹集中營的經歷,正好與以色列民出埃及的過程相反。在第一個逾越節,摩西和以色列民逃離了奴役他們的埃及地(出埃及記12章),維瑟爾告訴讀者,在逾越節後,納粹將猶太人領袖抓入集中營。

失傳的技藝

朝鮮國王英祖李昑(1694-1776年)對當時腐敗和奢侈的社會風氣感到不滿,於是決定進行改革。然而,他在防弊除害時,無意間也丟棄了許多優良的傳統。正如他認為傳統的金線刺繡藝術過於奢華,因此實行了「禁紋令」,很快地,這項精緻複雜的巧工便失傳了。

向眾星挑戰

在二十世紀初期,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內蒂(F. T. Marinetti)發起了未來主義運動。這一場藝術運動否定了過去,嘲笑傳統的審美觀念,並誇耀機械科技。1909年,馬里內蒂撰寫了他的《未來主義宣言》,其中表明「蔑視女性」,對「揮拳擊打」予以表揚,並主張「我們要歌頌戰爭」。宣言的結論是﹕「我們昂首屹立於世界之巔,再次向眾星發出我們狂傲的挑戰!」

想要更多

阿龍·伯爾(Aaron Burr)焦急地等待著美國眾議院的投票結果能夠打破僵局。在1800年的總統選舉中,伯爾和對手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獲得同票數,伯爾有理由相信眾議院會宣布自己勝選,但最終卻飲恨敗選,苦毒啃蝕著他的靈魂。他對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沒支持他而懷恨在心。結果約四年後,他在一場決鬥中槍殺了漢密爾頓。伯爾因殺人引發眾怒而遭人厭棄,最後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