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號陪審員
在1957年的經典電影《十二怒漢》(12 Angry Men)中,一名在貧民窟長大的少年被指控謀殺自己的父親,所有的證據對他極為不利,法官沉重地對陪審團說:「這起案件有一人死亡,另一人的生死掌控在你們手上。」然而,審議的過程卻暴露了陪審團的弊病。在十二位陪審員中,唯有8號陪審員投票主張被告「無罪」,引發了激烈的辯論,他指出證詞的矛盾,卻遭其他人嘲諷。隨後情緒升溫,其他陪審員對謀殺案件持有的偏見也一一暴露。最後,因著8號陪審員的努力,其他陪審員陸續改變觀點,最後都投票同意這名少年無罪。
心裡的偶像
「庭墨弟兄,你看到了嗎?」我的朋友山姆牧師用手電筒照亮一個靠在泥屋旁的雕像,輕聲對我說:「這就是村子裡的偶像。」山姆是迦納的牧師,每個週二晚上,他都會進到叢林裡,在這個偏遠的村落與人分享聖經真理。
看似完美
巴克一家人錄製的聖誕影片看來很完美。三個年幼的兒子扮演身穿長袍的牧羊人,圍在草地上的篝火旁。突然,姐姐扮演的天使從山坡降下,華麗耀眼,除了她腳上那雙粉紅高筒球鞋。隨著背景音樂增強,牧羊人驚奇地望向天空。他們長途跋涉走過一片平原之後,在現代的農場裡找到一個嬰孩(剛出生的弟弟)。此時,姐姐改扮成馬利亞。
不要咒詛
莎士比亞罵人的技巧十分高超,演員貝瑞‧克萊夫(Barry Kraft)在他所寫的一本書中(Shakespeare Insult Generator),收集了很多在莎劇中鮮為人知、罵人不帶髒字的例子。比如想貶低某人時,你可以說:「汝雖夸夸其談,實乃無名鼠輩。」比起你說:「你只會滿口吹噓,自己也不見得有多高明,根本是個無賴!」是不是更有創意呢?
問題的源頭
在1854年,倫敦有數以千計的民眾喪生,大家猜測:這一定是惡劣的空氣所致。事實上,當時的泰晤士河污水橫流,受到夏季異常高溫的曝曬,散發惡臭,致使倫敦臭氣熏天,這就是史上所稱的「大惡臭」。
藏在細節裡
凱文和蓓莉過了很淒慘的一週。先是凱文因癲癇突然惡化而住院,接著他們從寄養中心所收養四個年幼的兄弟姐妹,在新冠疫情期間患了嚴重的幽閉煩躁症。雪上加霜的是,蓓莉在冰箱裡東翻西找,卻做不出像樣的一餐,而且不知為什麼,她在那時極度渴望能吃到胡蘿蔔。
男嬰
一年多來,他的法定姓名就叫「男嬰」。他在出生後幾個小時,就被人隨便用個袋子包起來,遺棄在一間醫院的停車場。直等到一名警衛聽見嬰兒的哭聲,才發現了他。
獨特的紀元
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公元272-337年)雖然大半生都是異教徒,但卻執行一些改革,阻止了對基督徒一連串有計劃的迫害。他甚至設立我們如今所用的曆法,將歷史劃分為主前(before Christ,縮寫BC)以及主後(拉丁文anno Domini,縮寫AD,又稱主的紀年)。
獻上一生
美國一支夫妻樂隊(Over the Rhine)經常發表頗受好評的歌曲。這支樂隊原本是四人組,創立之初並不受歡迎,後來只剩下這對夫妻堅持走下去,最後成為知名的樂隊。這位做丈夫的表示,有些年輕的藝術家會想知道要如何才能迅速成名,有些想知道如何持續創作,在一生中繼續成長。但他認為一心追求成名可能會讓自己的身心飽受傷害,於是他和妻子選擇了一條較平凡的成長之路,一生獻身於音樂創作。
孤單與同在
當新冠疫情爆發時,凱莉正與腦癌搏鬥。後來,她的心臟與肺部周圍積水,必須再次住院。因為正處於疫情期間,醫院加強防疫措施,她的家人都無法探視。於是,她的丈夫德福決定做些事,以表達家人對她的關懷。
園中的上帝
多年前,加拿大歌手瓊妮·密契爾(Joni Mitchell)寫了一首英文歌(Woodstock),歌詞講述人類已經陷入與魔鬼交易的陷阱。密契爾在副歌寫了「回到園中」這句話,鼓勵聽眾追求一種更簡單、更有平安的生活。密契爾的這首歌唱出那一代人的心聲,他們渴望生活有目標、有意義。
徹底改變
在我們密西根州的家裡,多年來牆上一直掛著一把裝飾華麗、祭典上用的弓和箭囊。這些是父親留下來的遺物,是當年我與父親在加納宣教時獲得的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