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查看所有
Tim Gustafson

葛庭墨

葛庭墨(Tim Gustafson)是《靈命日糧》及《每日旅程》的作者,也是《探索叢書》的編輯。由於從小由宣教士領養,並在迦納長大,庭墨對生活的看法異於西方社會,他和妻子蕾莎育有一個女兒和七個兒子。對此,也許我們不必感到驚訝,因為他以這段經文作為人生的座右銘:「上帝在祂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上帝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詩篇68篇5-6節)

文章 葛庭墨

擺弄宇宙

在1980年代初期,一位不相信上帝存在的著名天文學家寫道:「若用常理來解釋宇宙的現象,顯然是有一個超級智能擺弄了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在這位科學家看來,證據顯示某種力量設計了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的一切。他還說:「自然界中沒有任何事物是突然產生的。」換句話說,我們眼見的萬物萬象看來都是由一位創造者設計的。可惜,這位天文學家仍然是一位無神論者。

並非如此

一名男子追悼他英年早逝的朋友時說:「多麼希望結果並非如此!」這話道出人類亙古的哀痛。死亡令人震驚、受創。我們承受錐心之痛,想要挽回那不可能逆轉的結果。

黑夜

諾貝爾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的著作《夜》,揭露了納粹大屠殺的恐怖。作者被抓進納粹集中營的經歷,正好與以色列民出埃及的過程相反。在第一個逾越節,摩西和以色列民逃離了奴役他們的埃及地(出埃及記12章),維瑟爾告訴讀者,在逾越節後,納粹將猶太人領袖抓入集中營。

失傳的技藝

朝鮮國王英祖李昑(1694-1776年)對當時腐敗和奢侈的社會風氣感到不滿,於是決定進行改革。然而,他在防弊除害時,無意間也丟棄了許多優良的傳統。正如他認為傳統的金線刺繡藝術過於奢華,因此實行了「禁紋令」,很快地,這項精緻複雜的巧工便失傳了。

向眾星挑戰

在二十世紀初期,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內蒂(F. T. Marinetti)發起了未來主義運動。這一場藝術運動否定了過去,嘲笑傳統的審美觀念,並誇耀機械科技。1909年,馬里內蒂撰寫了他的《未來主義宣言》,其中表明「蔑視女性」,對「揮拳擊打」予以表揚,並主張「我們要歌頌戰爭」。宣言的結論是﹕「我們昂首屹立於世界之巔,再次向眾星發出我們狂傲的挑戰!」

想要更多

阿龍·伯爾(Aaron Burr)焦急地等待著美國眾議院的投票結果能夠打破僵局。在1800年的總統選舉中,伯爾和對手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獲得同票數,伯爾有理由相信眾議院會宣布自己勝選,但最終卻飲恨敗選,苦毒啃蝕著他的靈魂。他對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沒支持他而懷恨在心。結果約四年後,他在一場決鬥中槍殺了漢密爾頓。伯爾因殺人引發眾怒而遭人厭棄,最後鬱鬱而終。

回到基本原則

人們在新年立下的誓願似乎總是無法實現。因此,有些人以嘲弄的方式,提出一些應該可以實現的新年誓言,例如:停車等紅燈時,向其他駕駛員揮手致意;報名參加馬拉松,但棄權不跑;停止拖延習慣,但從明天才開始;不靠手機而迷路;與所有在社群網站發布健身心得的人刪除好友關係。

這一代人

在1964年,年輕的環境保護人士傑克·溫伯格(Jack Weinberg)說:「永遠不要相信30歲以上的人。」他的評論將一代人貼上了標籤,後來他對此感到後悔。回首往事,他說:「我隨口說的一句話,完全被人扭曲和誤解。」

無遠弗屆

十年前,少數民族邦旺人(Banwaon)從未聽過耶穌。他們隱居在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的群山中,很少與外界接觸。要將一批物資運過去需花兩天的時間,還要在崎嶇的山地中艱苦跋涉才能抵達他們的部落。全世界沒有人注意到他們。

感恩與盼望

莉莎看到許多秋季的裝飾都帶著死亡的氣息,有時甚至看似陰森,令人毛骨悚然。因此,她想方設法要改變這晦暗的季節,為人們帶來盼望!

長存的道

十九世紀初期,英國文學家湯瑪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將手稿交給哲學家約翰·斯圖亞特·彌爾(John Stuart Mill)進行審查。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份手稿竟然掉進火裡。這雖是卡萊爾唯一的稿件,但他仍不屈不撓地重寫遺失的章節。區區火焰絕不會使這個故事受到任何毀損,因為所有的細節都在卡萊爾的腦海中完好無缺。縱然失去唯一的手稿,但他最後仍完成了《法國大革命》這本巨著。

沒有榮光

華盛頓‧歐文筆下富懸疑色彩的小說《睡谷的傳說》,講述鄉村教師以迦博想娶年輕貌美的卡崔娜為妻。故事的關鍵是有一名無頭騎士出沒在殖民地的鄉野間。有天夜晚,以迦博從卡崔娜的家離開後,就撞見了一個騎在馬背上的鬼魂,驚慌之餘沒命地逃離了那個地方。但讀者其實都知道,這名「馬背上的鬼魂」是情敵的惡作劇,後來是這人娶了卡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