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了基礎
數十年來,麥當勞以「四分之一磅漢堡」稱霸速食市場。在1980年代,一家名為艾恩堡(A&W)的快餐連鎖店,為擊垮競爭對手而出奇招,以同樣的價格,推出比麥當勞份量更大的「三分之一磅漢堡」。不僅如此,這款新推出的漢堡還在許多盲吃測試中勝出。但沒想到漢堡竟賣不出去,最終停止銷售。後來研究發現,原來消費者誤解了計算方式,以為「三分之一磅」比「四分之一磅」還要小。一個了不起的行銷策略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人們缺少基礎的知識。
欣然信靠
在狗兒魯迪將被施予安樂死的前幾天,一名婦女琳達將牠從動物收容所救了出來,讓魯迪成為自己的良伴。十年來,魯迪每天晚上都安安靜靜地睡在琳達的床邊,但從某一天開始牠會突然跳到琳達身邊舔她的臉。雖然琳達責罵牠,但此後每天晚上,魯迪都會重複同樣的動作。琳達說:「不久之後,每當我坐下,牠就會跳到我腿上舔我的臉。」
平凡資源
澳洲的布里斯本市政廳是1920年代一個令人驚艷的建築計劃。光亮潔白的階梯採用的大理石,與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出自同一個採石場。鐘塔有威尼斯聖馬可教堂的風格,而且具有南半球最大的紅銅圓頂。建築師原先想用一座巨大的和平天使裝飾塔尖,但卻苦無經費。一位水電工弗瑞德.強森(Fred Johnson)出手相助。他用一個馬桶水箱、一根舊燈柱和一些廢金屬,打造出近百年來矗立在塔頂的標誌性球體。
在一起更好
攝影師索倫·索爾卡(Søren Solkær)花了數年時間拍攝椋鳥,以及牠們令人嘆為觀止的群飛景象,成千上萬的椋鳥在空中結隊盤旋,以流暢的動作飛翔。觀看這個奇景就像觀賞精心策劃的旋轉波浪,又像是大型毛筆在空中飛舞,勾勒出千變萬化的水墨畫。在丹麥,人們將椋鳥遷徙的景觀稱為「黑太陽」(Black Sun,這也是索爾卡攝影集的書名)。最引人注目的是,椋鳥可以本能地跟隨最靠近身邊的同伴,牠們飛得極其靠近,如果有一隻椋鳥慢了一拍,就會釀成大規模的災難。然而,椋鳥能利用群飛來保護彼此。當一隻大鷹飛下來時,這些椋鳥就會形成緊密的隊形並集體移動,好擊退捕食者,如果落單就很容易被捕食者叼走。
破爛變為美好
我的妻子敏思有一條由衣索比亞人製作的項鍊,以及一對圈型耳環。其優雅簡約的設計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但這些飾品最令人震撼之處,是其背後的故事。衣索比亞經歷了數十年的激烈衝突和內戰,遍地盡是廢棄的武器和彈殼。當地人在滿目瘡痍的土地上撿拾殘骸,並將它們清理乾淨,流露了他們對未來的盼望。然後,藝術家們將破爛變為美好,將砲彈殘骸製作成精美的飾品。
定睛仰望上帝
在19世紀時,蘇格蘭牧師托馬斯·查默斯(Thomas Chalmers)曾經講述他在高地乘坐馬車的經歷。當時,他所乘坐的馬車緊靠著狹窄的山壁,沿著陡峭險峻的懸崖邊上前行。突然其中一匹馬受到了驚嚇,車夫擔心兩匹馬都會墜入懸崖,於是不停用鞭子抽打牠們。當他們成功脫險後,查默斯問車夫為何如此用力抽打馬兒。車夫答道:「我要分散馬兒的注意力,讓牠們專注於我的帶領。」
聖尼古拉
我們所知道的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大約於公元270年,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希臘家庭。不幸的是,父母在他小時候就去世了。他跟叔叔一起生活,叔叔疼愛他,並教導他要跟隨上帝。傳說尼古拉年輕時,聽聞有三姐妹沒有結婚的嫁妝,即將落入悲慘的境地。尼古拉想要遵行耶穌關於幫助窮乏人的教導,便拿出自己繼承的財產,給這三姐妹一人一袋金幣。往後多年,尼古拉不斷把自己其餘的財產分給窮人,照顧許多人。在往後的數百年裡,尼古拉因慷慨給予而受到尊崇,也讓人們想像出「聖誕老人」(Santa Claus)這個人物。
牧人的聲音
小時候,我住在田納西州的一座牧場,當時我和我最好的朋友一起度過許多美好的午後時光。我們會到森林遠足、騎小馬、參觀牛仔競技場,甚至偷偷溜進穀倉去看牛仔們如何馴馬。但不論何時,我只要一聽到爸爸的口哨聲,聽到那穿透一切風聲、響聲的清脆哨音,我就會立刻放下一切,轉身回家。我從未認錯那個信號,我知道爸爸在叫我。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那個哨音。
陷入險境
在1892年,一個霍亂患者無意中透過易北河,將疾病傳播到德國漢堡的全部水源。在短短幾個星期,就有一萬名市民死亡。早在此事發生的八年前,德國的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已經發現:霍亂是透過水傳播的。科赫的發現促使歐洲各大城市的官員紛紛投資過濾系統,以保護水資源。然而,漢堡當局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他們以成本高昂和質疑科學的可信度為藉口,漠視明確的告誡,使他們的城市迅速陷入險境。
所需智慧
美國作家約翰·M·巴里(John M. Barry)在他的著作《大流感》中,講述了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巴里揭露那些公共衛生官員對於流感的爆發並非猝不及防,他們早已預期到流感會大規模傳播。那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衛生官員擔心成千上萬的士兵擠在戰壕裡,又跨越不同國界,很可能會傳播新的病毒。但這些知識並不能阻止這場災難的發生,因為手握大權的政治領袖擊打著戰鼓,催促戰士們急赴戰場。流行病學家估計,當時約有五千萬人死於這場流感,而大約兩千萬人死於戰爭的大屠殺。
化破碎為美好
著名藝術家藤村誠(Makoto Fujimura)在他一本談到藝術和信仰的著作中(Art + Faith: A Theology of Making),描述了日本古代的金繕修復藝術。採用這種修復方法的藝術家會用天然漆,將破碎的茶具等陶器的碎片黏合在一起,並在裂縫處灑上金粉。藤村誠解釋道﹕「『金繕修復』不是修補或黏合破損的容器。相反地,這項技術使破損的陶器比原來的更漂亮。」這項技術始於幾個世紀前,那時一名軍閥最喜歡的杯子破了,後來被修復得十分精美,於是金繕修復就成為一種受人推崇和喜愛的藝術。
上帝寫的奇妙故事
在1968年7月12日,一份雜誌的封面展示一張駭人的照片,畫面是比亞法拉共和國(自行宣布獨立而引發奈及利亞內戰)瀕臨餓死的兒童。一個小男孩拿著雜誌問牧師說:「上帝知道這些事嗎?」牧師說:「我知道你無法瞭解,但的確,上帝知道。」小男孩很失望,宣稱他對這樣的上帝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