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嘉茵宣教師(香港)
不知不覺,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已經超過兩年時間了。過去這兩年彷彿特別漫長,初時我們以為確診人數過一陣子就會回落,然而一切不似預期,接二連三出現的變種病毒實在令人不知所措,甚至陷入身心疲憊的狀態。
還記得二月初,第五波疫情變得非常嚴重,霎時間所有宗教場所都要關閉,這也可算是在香港首次出現的新鮮事。因為我是在教會工作的,所以這一變化對我的影響非常大。當時我們教會正準備迎接一年一度的大齋期——對基督徒來說,這是一年之中特別重要的時期。
沒想到,就在大齋期即將開始之時,我的母親確診了。從第二天起,我開始居家隔離,很擔心自己及其他家人會受病毒感染。開首數天,我感到十分焦慮、擔憂,加上居家工作面對很多不便,而整個家庭的氣氛也很差,真是雪上加霜。
就在母親確診後的第五天,我也確診了,不得不承受身體的各種不適:長時間發燒、喉痛、頭暈、沒胃口等等。每一日,我只有大約一小時是清醒的。不過,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感恩的是,當時母親已經漸漸康復,可以照顧我及父親;而很奇妙的是,最終父親沒有染疫。
在患上新冠肺炎這件事上,我有三個方面的學習。
一、「共同」經驗增進同理心及恩慈之心
在美國修讀靈修學時,我學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字:「solidarity」(意思是「共同」、「一起」)。我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經歷拉近了我與許多人之間的距離。
二月至三月期間是第五波疫情的高峰期,每日都有成千上萬的人確診,教會的信徒當然也不例外。在我和母親確診期間,很多弟兄姐妹關心我們,為我們代禱。身為曾經染疫或者有家人染疫的「過來人」,他們非常慷慨地分享物資、資訊;而更重要的是,在我的身心靈都很軟弱的時候,他們的代禱就像一支強心針,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當我漸漸康復之後,我也更深地體會到染疫者的心情,明白他們身心的需要,能夠以適切的方式問候和關心他們。染疫的經驗讓我有一顆更溫柔的心去體恤自己及別人的軟弱,對他人更有同理心,更願意以恩慈去接納他們。
二、「省察」使我與上帝的關係更加親密
在染疫的初期,我每天只有很少時間能夠集中精神。後來我的體力漸漸恢復,我終於有精神靈修、讀聖經及閱讀,也非常珍惜這樣的時刻。
當我有空間去靜思省察時,我看到過去在忙碌之中忽略了的東西;我意識到自己在服事之中,不知不覺地習慣倚靠自己、想要控制事情的結果,以致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和壓力。疾病的臨到,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人的能力不只有限,而且隨時都可能失去;若不是出於主的憐憫與恩典,我根本沒有能力去事奉。
今年,我出乎意料地在疾病中度過大齋期的初期;如今回頭去看,我發現這是一個靈性更新的契機。我相信疾病並非源自上帝,但祂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祂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祂幫助自己的兒女在患病的經歷中學習更加信靠祂,並且彼此相愛,生命成長更像基督。
三、「活在當下」,忠心回應上帝的呼召
過去數年,很多生活在香港的市民——包括我自己——都面臨各種衝擊;隨著整個大環境的轉變,不少家人、親戚、朋友或弟兄姐妹陸續離開香港,往別處生活。有時我也會停下來問一問自己:「我仍然會留在這裡嗎?」如果我繼續留在這裡,我又會做什麼呢?
亨利・盧雲(Henri Nouwen)神父曾經說過:「我們千萬要知道,人生的召命隱藏於目前的光景、目前的居處。」回想這句話,我實在要感謝上帝透過這急促轉變的環境,教導我放慢腳步,活在當下,忠於此刻受託要完成的事工,不要為明天憂慮愁煩。
隨著新冠肺炎的後遺症漸漸消退,我更深地體會到,生命的氣息、年日都在主的掌管之中,我能夠順暢地呼吸,絕對不是必然的事;為此,我要獻上感謝。新冠肺炎讓我真實地經驗到,我的「生活、動作、存留」全都在於主(使徒行傳17章28節),離了祂,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章5節)!
person作者簡介
譚嘉茵宣教師曾於差傳福音機構事奉多年,現於香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擔任宣教師,負責聖樂及推動靈命培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