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會使人緘默不想禱告。若是你認為他人毀了你的生活,因而感到痛苦和憤怒,就很難開囗禱告了。如果你覺得讓你失望的是上帝,要想禱告就更難了。然而,上帝體恤我們的感受。祂已經為我們開了一條出路,使我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祂施恩的寶座前。如果你對上帝已經失去了信心,自己也不知道祂是否在垂聽你的禱告,作者恩大衛(David Egner)將藉著這本小冊子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恩典。對基督徒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珍貴的詞彙。如果我們明白它的意思,我們就知道,在耶穌所成就的救恩這好消息中,恩典乃是核心。恩典是指上帝的恩惠和喜悅,我們根本不配得到。儘管我們沒有資格得到它,憑自己的能力也無力賺取,但上帝卻將它白白地賜給我們。
人類的性慾具極大的影響力。性成為促銷商品的工具,公司企業或廣告商利用性來吸引人購買各種商品,如服裝、化妝品、汽車、度假旅遊等等。我們生活的周遭,充斥着與性有關的圖像,包括雜誌、電影、電視、音樂、廣告等,在網路上更是無孔不入。簡單來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性氾濫、追求自我享受的社會。
對基督徒而言,禱告是再熟悉不過的屬靈操練。然而,我們可能會對禱告存有迷思或誤解,以致在禱告落空時,感覺茫然愁悶、灰心失望,禱告后也經歷不到上帝所應允的安慰、喜樂和平安,孤獨依舊。漸漸地,我們對禱告失去信心,更失去了親近上帝的熱忱。
耶穌基督的復活是世上最大的神蹟,也是基督徒信仰最重要的根基之一。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期間,各各他出現了六起超自然事件,有的發生在天上,有的發生在地上和地底下,但每一個神蹟,都向我們闡明救主所受極大痛苦的意義和目的,也印證祂所傳的真理。
有哪一件事值得所有報章天天把它當成頭條新聞呢?是一樁眾所週知的醜聞,是一場戰事,或是一項和平倡議呢?都不是。唯有基督受難的事,才是值得成為所有報紙的頭條新聞!縱觀歷史,沒有任何人或事,能比耶穌受難、受死這件事,更能彰顯出上帝的慈愛,以及人心的敗壞。
這本探索叢書摘錄自《復活之窗》(Windows on Easter),當我撰寫《復活之窗》時,是希望從那些目擊者的眼光,重新審視有關基督的受死和復活,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事情。因為這位永遠配得尊榮的主,捨己犧牲,付上代價,才使所有不配的人得以開啟永恆之門。故此,我們絕不能讓救主受難的故事,變成老生常談、索然無味。
有位父親用心良苦地問兒子:「你的禱告生活如何?」這位聰慧且參加教會聚會的十四歲男孩聳了聳肩,回答說:「其實,我並不常禱告。」父親關切地探詢:「為什麼呢?」兒子說:「因為我沒什麼需要呀!」這位坦率的孩子將我們許多人不敢承認的事實說了出來:我們禱告,通常是因為我們有需要。
耶穌在世時,跟當時一些宗教領袖發生過許多衝突,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這個問題,對於覺得耶穌讓人失望、心裡作難的人來說,實在非常重要。時至今日,當年讓耶穌的同胞感到困惑的一些問題,如今仍困惑著我們。為了釐清這個問題,靈命日糧事工的聖經教師柯貝爾撰寫了這本小冊子,幫助你我再一次來認識這位上帝,祂應許要在祂所定的日子裡,行奇妙的事,那奇妙超過人的所求所想。
某天下午,我正在購物中心,手機忽然響了,是哥哥史提夫的來電。他只說了一句:『媽媽走了! 』聽到他從千里之外傳來的啜泣聲,我心痛如絞,孤獨無助的感覺隨即襲上心頭。這根本不像真的事!周圍世界如常運作,但我的心卻好像死了一般。如今,在我活著的這個世界裡,再也看不到母親了。八週之後,我又接到另一通電話,這一次是弟弟打來。他告訴我,父親與失智症搏鬥六年之後,終於安息主懷。開車回家時,我淚雨如下。對我而言,那是一個哀傷的夏季。
我們或許覺得自己對聖誕故事已經瞭如指掌,畢竟,這故事是我們歡度聖誕的核心。然而,我們對基督降生的這件事,是否已經喪失了應有的敬畏,不再為此感到驚嘆呢?我們是否因為太熟悉這個故事,以致覺得它平淡無奇呢?基督的降生,根本不是為了讓人一年一度從中得到歡慶的感覺。聖誕的真實意義應該會令我們感到震撼,並讓我們以虔誠敬畏的心讚美上帝。
你內心是否曾懷疑,我們看重聖誕節,主要是源於傳統的慶祝活動,而非來自兩千年前天使對牧人宣告的信息?我們從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讀到聖誕的故事,然後人云亦云地複述一些陳詞濫調:「耶穌是聖誕節的主角」,「我們在聖誕期間要思想基督」。但是,我們這樣說過了,也照著這樣做了,卻仍然無法明白我們為何如此期待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