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信仰

幾千年來人類社會不斷發展,但人的本性卻絲毫沒有改變。即使在今日,我們還是能從眾多的聖經人物身上,依稀看到自己的影子,例如:路得和哈拿。她們雖然是不同的女性,但她們都用生命詮釋了如何靠信心度日。在這本小書中,作家兼聖經教授愛麗絲·馬休斯博士告訴了我們,為什么路得和哈拿這兩位婦女是特別重要的,因為我們能從她們的生命中看到上帝的作為。愛麗絲還闡明了一條永恆的真理:就是在上帝的智慧與恩典裡,我們所有人的生命都不會超出主的權柄,或是超越主的旨意。

當我們談到上帝的國時,可能會犯兩個錯誤。一是我們認為主耶穌基督要在世上掌權作王只是將來的事,二是認為我們只在現今的生活中看見上帝大能和權柄的影響。喬.斯島威(Joe Stowell)在其所撰寫的《永恆:重燃對不朽之物的熱情》(Eternity: Reclaiming A Passion For What Endures)一書中指出,這兩方面同樣重要,需要同時兼顧。

猶大這人究竟怎麼了?他居然能在耶穌的核心圈子裏待了三年,然後出賣了他最好的朋友。在我們的屬靈功課中,猶大是一份重要的教材。猶大是我們屬靈功課中的一個重要借鑒。聖經把他的希望、夢想和錯誤記錄下來,是要讓我們引以為戒。環繞在他身邊的黑暗,可以給我們一些啟迪。聖經記述他的憂傷和悔恨,目的是幫助我們親近上帝的慈愛。

橄欖球教練十分惱怒地說:「接二連三輸了五場球賽已經糟透了,但最令我感到沮喪的,就是我們不斷犯同樣的錯誤,一點也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其實在球場以外,這種情形也隨處可見,我們常常白白地經歷了失敗的痛苦。我們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發現,最令人痛苦的不是失敗本身,而是沒有從錯誤中學到功課。

環顧全球,平常對股票市場、利率變化毫不在意的人,也開始注意財經新聞了。搖搖欲墜的世界經濟體系,讓我們察覺到,在今天這個反復無常的世界裡,要找到一個安全無虞的財務保障,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找到一位能帶領我們安然度過金融危機的理財專家,似乎也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如何能在看似平淡無奇的工作中找到意義?萬一我徒勞而無功、吃力又不討好,又該怎麼辦呢?我是否太在意或不在乎自己的工作?上帝如何看待我的工作?上帝真的在乎我的工作嗎?這些問題都是《靈命日糧》前任總編輯科特·狄漢(Kurt De Haan)在本書中所提出的。當你在閱讀本書時,聖經中所言及的工作觀以及我們相應的心態,將會給我們帶來鼓勵。

我們可以從觀察父母、醫生、護士如何溫柔摟抱新生兒,他們的凝視以及跟小寶貝說話的態度,得知人類生命的寶貴。我們也可以從觀察兩組人對馬利亞嬰兒降生的反應,知道這嬰兒的不凡之處。

我們從童年開始就會使性子。「我不要吃蔬菜,我要吃冰淇淋!」「爲什麼我需要睡午覺?」 「我非得要待在家裡,不能出去玩嗎?」隨著年歲增長,我們得到的自由也更多。很快地,絕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做選擇。上帝創造我們時賦予我們自由意志,因此所有的人都渴望自由。

養育孩子是一種既美妙又艱難的人生經歷。所羅門王就深知箇中滋味,所以他感慨道:「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箴言10章1節)

司徒喬(Joe Stowell)在他任職慕迪神學院的院長、牧養教會和參與廣播節目的歲月裡,曾幫助過很多心靈受傷的人,讓他們重新得力。喬的教導切合實際,安慰人心,紮根於聖經永恆的話語之上。他所傳講的信息,充滿信心與希望,能幫助我們面對人生的逆境。

很多人都閱讀聖經,但卻覺得聖經不易理解,也不知如何將其中的真理與教導應用在每日生活中。這本小冊子摘錄自古傑克所著的英文書《英語聖經》 (Applying the Bible),其中提供了閱讀聖經及理解真理的方法。對於一些常見的聖經難題,他所提供的方法能幫助你克服障礙,明白上帝的話語與我們生活在現今文化的人有何關聯。

隨着歲月的增長,我漸漸學習到:上帝可以透過許多方式,塑造我們成為祂喜悅的樣式,但祂似乎更愛我們在逆境中成長。因為阻力越大,成長就越發迅速。那些在我們看來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在上帝看來卻是成長的良機。

訂閱電子報

讓你新書搶先看,講座訊息、最新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