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應霖博士,香港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加書6章8節)
彌迦是與以賽亞同時期的先知, 他的名字意為「有誰像上帝?」每天,上帝都在尋找願意按祂公義及憐憫的心意來行事,並且在地上為祂作見證的人。然而,公義的意識形態(ideology)是嚴格執行懲罰;憐憫卻是寬恕及不再追究,兩者完全南轅北轍。既然如此,我們真有可能同時活出公義和憐憫嗎?
除了在概念上是對立的,我們若要在這充滿罪惡的世界中,活出上帝的公義和憐憫,也近乎不可能。如果我們是生在天下太平,以及完全順服上帝誡命的時代,那還是有可能做到的。在該景況下,社會的觀點較值得被認同,前路可期,人生自然更有希望。上帝的公義制度,以及人能夠得祂憐憫的盼望也更容易實現。這就如昔日「大衛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又向眾民秉公行義」(撒母耳記下8章15節)之時,那似乎是所有人都認識上帝的黃金時代。反觀現今,國家頻頻出現政權更替,政治遊戲的規則變化不斷,導致地上的公義法則模糊不清。當我們找不著明確的遊戲規則時,整個社會便會顯得混亂無序。公義不見了,憐恤何處尋?上帝的同在彷彿遙不可及,我們只能默然無聲地像個啞巴,不是嗎?
令人不解的聖經記載
聖經中提到有關公義和憐憫的例子 ,談及了上帝僕人在不同的時代,揣摩著如何與上帝這位「總指揮」合奏出「公義和憐憫」的樂章,以回應地上的不公不義,叫人仰望天國。
令人不解的是,這樂章的節奏卻非如出一轍。在以色列人亡國之前,也就是以賽亞先知的時代(以賽亞書1-39章),以色列人還能在地上實踐上帝的公義和公平,可以「實際」地經驗到上帝的憐憫:「夜間,我心中羨慕祢;我裡面的靈切切尋求祢。因為祢在世上行審判的時候,地上的居民就學習公義。」(以賽亞書26章9節)面對亞述王西拿基立的入侵(列王紀下18-19章;以賽亞書36-37章),希西家的求告也得蒙上帝即時的幫助,擊退亞述大軍。在那些時代裡,上帝的子民大都能自信地與上帝合奏出屬天的完美樂章:仇敵當前,公義得彰顯,人民得憐憫。
然而,就在以色列人亡國的前後,「公義和憐憫」的調子卻出現了大逆轉。例如在耶利米的時代,上帝似乎停止了演奏。面對那未受割禮且邪惡的巴比倫,「反巴比倫聯盟」(埃及、猶大、以東、亞捫人、摩押人)竟也無法扭轉眼前的困局(耶利米書9章23-26節)。上帝的慈愛、公平和公義,已不能藉著地上的智慧、力量及祈求去兌現。以賽亞先知在接下來的見證(以賽亞書40-66章)中提到,在臣服於外族政權之時,以色列人因著過去曾經歷上帝的公義,所以更熱切地盼望上帝以救贖主的身分出現,如祂所應許的:「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1章10節)可是,困境當前,公義似乎沒有彰顯,憐憫也彷佛不復見。
效仿耶穌的公義和憐憫
在以色列人感到不解、看似前後矛盾的歷史進程裡,耶穌基督悄然地來到以色列人當中,以受苦、釘死、復活,以及承諾再來的事蹟,為他們「公義和憐憫」的樂章添上祂的演繹。這或許顛覆了以色列人對上帝彰顯公義和憐憫的想像,但如上帝所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以賽亞書55章8節)。我們可以確信的是,耶穌已替我們滿足了上帝公義的要求,使我們得蒙上帝的憐憫,也得享天國子民的身分。
如今一方面,身為天國的子民,我們要站在上帝公義的那一邊,讉責地上的不公不義,期望在地上實踐天上法規,畢竟全地都屬於主,而遵行上帝的誡命必蒙福 (申命記7章12-26節;詩篇1篇);另一方面,身為渺小且有罪的受造物,除了倚靠耶穌的恩典,我們都無法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畢竟我們自己也是嘴唇不潔的人(以賽亞書6章5節),與地上其他受造物⼀同呻吟,忍受陣痛,指望著脫離敗壞的轄制(羅馬書8章20-22節)。因此,我們應該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我們一樣(以弗所書4章32節)。
有誰像上帝?正是那些清楚曉得,並且願意活在上帝的公義和憐憫之中的人。求主保守我們,在混亂無序的世界裡持續仰望祂,有智慧地彰顯祂公義和憐憫的屬性,也求主幫助教會合⼀,等候祂的引導。願榮耀歸給上帝,願平安歸我們。
作者簡介:
葉應霖博士在1997年加入全職事奉的行列,在學園傳道會服事了18年。上帝帶領他於2015年離開學園傳道會,踏上研究的路。葉博士的研究興趣包括敘事神學、保羅詮釋、腓立比書、初期教會的身分認同、保羅·利科(Paul Ricoeur)哲學及七十士譯本研究。除此之外,葉博士亦是MBTI認證施測師、九型人格(Enneagram)專業執行師、NLP執行師、TJTA性格評估執行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