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教不如身教
相信大家都聽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或「言教不如身教」。的確,孩子不一定會聽從長輩所說的話,卻會模仿他們的所作所為。
這些話提醒我們,不光是孩子,就連成年人也會對我們所說的話聽而不聞,但卻不會忽視我們的所作所為。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都會對他人造成影響。如果我們傳講基督的真理,但行為卻與此相悖,別人就會對我們所傳講的充耳不聞。相反地,當我們的行為展現基督的愛,就會帶給別人正面的影響。
聖經中有許多人藉著行為而非言語,對別人產生了影響。正如使徒行傳16章記載,在呂底亞受洗之後,她全家人也都接受了洗禮(14-15節);在同一章提到了一個獄卒,他看到保羅和西拉在牢門被震開之後,仍然選擇留在監獄裡,因著他們的言行而全家信主(25-34節)。
我很喜歡保羅在提摩太後書1章5節所說的話,保羅肯定了提摩太的母親友妮基和外祖母羅以無偽的信心。在提摩太的一生中,時時反映出他母親和外祖母的信心,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或特殊場合裡,她們的信心顯然深深影響了提摩太。
我們如何生活至關重要,不僅影響我們自己、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影響那些觀察我們的人。人們不一定會聽從我們所說的,但他們肯定可以模仿我們所做的。
我們可以藉著參與各種群體活動影響他人。那麼,我們在與他人互動時,如何發揮自身正面的影響力,以尊榮耶穌呢?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12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先尋求上帝
美國中西部的一所大學透過社交媒體聯繫了我丈夫,於是他就遞交了求職申請。我丈夫說:「若我們不該去,上帝會關上這扇門。」但我告訴他:「上帝的帶領並非每次都是這樣,有時祂也要我們分辨是否該做這樣的決定。」
過後,我們各自為此事禱告,討論其中利弊。不到一個月,我們就搬家了。雖然我很想念原本的住處,也覺得這次搬遷沒什麼意義,但我知道,那時上帝要我們到這個新的地方。
多年來,我們經常會做在當下看似沒有意義的決定,事後卻證明,確實需做這樣的決定,才能達成上帝對我們所訂的計劃。但是,這些決策的過程並不在於我們。
雅各書的作者提到,我們的信心將會經過試煉(1章2-3節)。他介紹了一個久經考驗的決策過程,既能尊榮上帝,又能培養忍耐(4節)。若我們缺少智慧,就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5節)。我們禱告時,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6節)。若我們疑惑,就是懷疑上帝的信實和美善,在信靠祂和相信自己的能力之間搖擺不定。
我們邁向智慧增長和靈命成熟的第一步,就是在做各種大、小決定時,都尋求上帝的引導。當我們倚靠聖靈所賜的勇氣和信心,順服上帝的帶領,我們就會發現,上帝總會按照聖經所說的,以祂完美的計劃和步調來供應我們。
試圖理解上帝對我們的生命所訂的計劃可能會令人感到困惑。那我們要如何做討祂喜悅的決定呢?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11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真正的北極星
在我十多歲時,凱德一直是我的楷模,是我的北極星。事實上,他是大學籃球校隊裡的明星(我也打籃球)。但凱德不僅是明星,他的言行舉止和待人接物都使我深得激勵,他處處都展現出基督的愛和生命。
想起凱德,就讓我想到信心增長和成熟的具體表現。在彼得後書中,使徒彼得勾勒出靈命成熟的樣貌:
1.建基於耶穌。一個具備成熟信心的人清楚知道,是上帝的「神能」和「應許」幫助我們活出榮耀祂的生活(彼得後書1章3-4節)。祂的靈提供我們的需要,使我們能如夜空中的星星一樣為祂發光(腓立比書2章15節;另參閱約翰福音3章6節;哥林多後書5章21節;彼得前書1章22-23節)。祂的靈吸引我們謙卑地與基督同行,並對祂所做的一切充滿感恩。
2.體現在生活中。當耶穌使我們的信心成長時,這信心就會在我們的言行舉止和生活中體現出來(彼得後書1章5-9節)。我們會對上帝和祂的作為更有信心(5節),會擁有基督的品格,在磨難中有忍耐(6節),會順服地與上帝同行,愛上帝和愛人(7節),會積極地與人分享基督信仰。
假以時日,就如凱德對我的影響一樣,你我不斷增長的信心也能幫助他人為主發光。當耶穌使我們的屬靈生命愈發成熟,我們的生命所散發的光芒就會更加明亮,越來越像基督這位真正的北極星。
在基督裡信心成長並邁向靈命成熟是什麼意思?這個月我們會探討如何邁向靈命成熟,以及靈命成熟會有哪些具體的表現。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10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耶穌的再來
耶穌表明祂會再來,這對門徒來說是極大的安慰。在被釘十字架的前一晚,耶穌與眾門徒慶祝逾越節之後,在那樓房裡對門徒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翰福音14章1-3節)
──啟示錄21章4節
我們需留意,耶穌非常肯定地說:「我⋯⋯必再來。」門徒因聽到耶穌即將離開而難過,耶穌便用這個應許安慰他們:祂必再來把祂的子民接到天父的家中。對於在世上陷於焦慮和恐懼的人來說,確知自己有個永恆的天家能使他們擁有極大的盼望。約翰對這個新家有生動的描述:「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3-4節)
耶穌的再來將會呈現上帝完美的同在,解決犯罪的後果,並讓所有悲痛和哀傷的人得到安慰,因為祂已解決一切痛苦的根源。
聖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正朝向令人驚恐卻榮耀的結局。我們要如何看待末世,又如何按這結局塑造現今的生活呢?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9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實踐真實無偽
就像一件無價的藝術品接受真偽鑑定一樣,我們都渴望被人視為真實無偽。身為基督徒,有時我們會因為壓力而想隱藏生命中的不完美。其實,要在我們的言行上活出真實無偽,就必須先意識到自己有軟弱,需要饒恕。這能讓你我活出真實的自己,因我們的軟弱能榮耀上帝奇妙的恩典。
我們應該如何實踐真實無偽呢?
求上帝打開我們的眼。我們可以像詩人那樣禱告說:「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詩篇139篇23-24節)
以謙卑悔罪的心回應。在路加福音18章中,那個法利賽人自以為義,但那名稅吏卻憂傷悔罪地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13節)耶穌說,那名稅吏回家後已經被上帝看為義了(14節)。
在上帝的恩典裡歡喜。保羅親口證實上帝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承認自己的軟弱和罪,會引領我們向上帝祈求赦免,讓聖靈改變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越來越像基督。
追求誠實正直。以真誠待人,即使這可能會改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與其說話取悅人,不如先立志討上帝的喜悅,因上帝察驗我們的內心(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4節)。
要活出真實無偽的生命可能會面對受挫和羞辱。但當你我倚靠上帝的幫助如此行時,就能讓上帝得榮耀,別人也會看到我們真實無偽的信心。
我們應如何更坦然地正視自己的掙扎和失敗呢?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8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多重管道,豐富恩典
多年前,我參加了一個教牧研討會,看到了許多信徒發揮屬靈恩賜所帶來的美好影響。當時,主領的牧師運用他的教導恩賜,啟發和引導數百位參加者。但還有許多人也參與了服事,他們或在台前或在幕後,都發揮了樂意接待、慷慨大方的恩賜,以帶領唱詩、禱告,或在行政及其他方面來激勵所有參與者。兒童、少年、青年和年長者都一起合作,以喜樂的心彼此協助。因為許多人都願意服事,使得眾人能同享豐富的恩典。
成為上帝恩典的管道。這是看待屬靈恩賜的最佳方式!上帝藉著你我的恩賜,在這世上和教會中,以各種不同的管道傳遞祂的恩典。所以彼得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得前書4章10節)
在新約聖經其他提及屬靈恩賜的經文中(參閱羅馬書12章3-8節;哥林多前書12章27-31節),彼得的這番教導可說是屬靈恩賜的入門課程(彼得前書4章10-11節),其內容簡單清晰,並點出了基本概念。一切屬靈的恩賜都是上帝所賜,祂按自己的意願分派恩賜,而教會的成員(即基督的身體)領受了這些恩賜,也成為傳遞恩典的管道。
上帝賜下的恩典是如此多樣、廣泛和豐富,祂用許多管道和各樣恩賜幫助我們在基督裡長大成熟。願我們都能使用所領受的恩賜來榮耀上帝,彼此服事!
每位基督徒都藉著聖靈的工作而領受了屬靈的恩賜。當我們將這些恩賜用於服事信徒和眾教會時,會是什麼情況呢?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7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因基督而分別出來
現今人們經常對聖潔一詞有所誤解,部分的原因是有時人們會以諷刺口吻說:「這個人自以為比別人更聖潔!」這是指一個人覺得自己在道德上高人一等的傲慢表現。那麼,對基督徒來說,為何瞭解聖潔的意義如此重要呢?
在新約和舊約中,「聖潔」(希伯來文qodesh;希臘文hagios)包含的意思是「分別出來被上帝所用」,就是為了上帝和祂的旨意而過著與世人有所不同的生活,如此一來,聖潔便會帶來純潔的生命和益處。
那麼,在現實生活中,什麼是「分別出來」呢?我們可以在羅馬書12章1-2節找到答案,保羅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在這裡,我們留意保羅描述信徒蒙召之後的生命特點:是活祭、是聖潔的、討上帝喜悅、不效法這世界、思想更新,並且明白上帝的旨意。
然而,要活出這樣的生命,我們是無法憑自己的力量、智慧或能力而達成的(第一世紀的法利賽人也是如此)。唯有讓上帝藉著聖靈在我們心中動工,我們的行事為人才能像這位聖潔的救贖主。
為了上帝而與眾人有所分別是什麼意思?這個月,我們會探討何謂像上帝那樣聖潔。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6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屬靈爭戰的勝利
在屬靈爭戰中獲勝的五條聖經原則:
- 對上帝有信心。我們承認自己的罪並接受上帝白白賜予的救恩,就能以基督的公義站在祂面前(哥林多後書5章21節)。
- 順服上帝並抵擋撒但。儘管基督已經賜給我們勝過撒但的權柄(約翰一書4章4節),但只有在我們順服上帝並抵擋撒但時,才能夠戰勝牠。
- 小心撒但的詭計。如果我們「不曉得牠的詭計」(哥林多後書2章11節),撒但就會利用我們。
- 穿戴上帝所賜的軍裝。像穿戴全副軍裝的羅馬士兵一樣,為屬靈爭戰做好準備(以弗所書6章11-18節)。
真理的腰帶:我們的首道防線是誠實,絕不歪曲事實。公義的護心鏡:生活中任何的罪都會使我們受到撒但的攻擊。我們已獲得基督的公義(哥林多後書5章21節),應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基督的聖潔公義(哥林多前書1章30節)。信心的盾牌可「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以弗所書6章16節),因為我們相信上帝的教導。救恩的頭盔,或「得救的盼望」(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8節)可抵擋撒但帶來的挫敗和疑惑。聖靈的寶劍:聖經是對抗魔鬼最好的武器(馬太福音4章1-11節)。 - 禱告祈求。禱告是我們倚靠上帝的表現(以弗所書6章18節)。靠著基督的能力,穿戴屬靈軍裝,我們能夠贏得勝利!
我們真正爭戰的對象並不是那屬血氣的,而是那些看不見的幽暗世界及勢力。當我們努力為基督而活時,我們該如何做好備戰呢?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5月1、8、15和22日章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建立群體
上帝叫我們在群體中要心存謙卑、寬容也要彼此相愛(以弗所書4章32節,5章21節;彼得前書5章5節)。我們是同在基督裡的肢體,關注的是「彼此」,而不只是「自己」。
一起服事。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希伯來書10章24節)。有許多人都需要幫助,求上帝讓你知道能為別人做些什麼。與人分享一頓飯、一張卡片、一份禮物,或是你的時間;用上帝給你的恩賜,讓他人感到被重視和關心;與他人一起服事,完成上帝的旨意。
一起禱告。你們個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拉太書6章2節)。把你的需要帶到上帝面前,向祂坦承自己的軟弱能讓你與上帝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也能讓自己和別人有機會一同見證祂在你生命的作為。
一起分享。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希伯來書3章13節)。創造安全可靠的環境,讓人坦誠地分享自己的想法;用聖經話語互相勸勉、分享生命經歷,幫助彼此同成長(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若是小組能含括不同的年齡的成員,人生體驗或感悟會更廣泛。
一起放鬆。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彼得前書4章9節)。邀請他人到家中,輕鬆地聊天或交流。重點是要開心!可以玩遊戲,品嚐點心,或是看一部影片。
你和主內弟兄姐妹要如何花時間,學習「彼此」相愛?
我們要如何更重視群體關係?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4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為了他人
最近,我和一位總裁一起度過幾天。雖然他管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但對於累積利潤或策劃收購卻興趣缺缺。相反地,在思考如何運用資產使他人受益時,他總是充滿熱忱。比如說:在發展中國家創辦高科技學校,敦促各公司給予員工各樣援助,或是用影響力改變董事會不夠光明磊落的作風。
另一位朋友是一所研究型大學的傳播總監。最近,她把我加進一個電子郵件群組,她正開展一項長期援助計劃,為一名在化療的高中女生提供援助(供應膳食、交通接送、捐贈款項)。又有一位善於探究複雜問題的朋友,深入研究了蜜蜂的驚人死亡率所帶來的危機,以及對我們的糧食供應所造成的嚴重影響。他分享一些實用的相關信息,告訴我們如何用一些簡單的方法讓蜜蜂存活,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一個更健康的生態系統。
這三位完全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地點和人生階段,各自擁有不同技能和資源,卻為了他人的益處而願意貢獻自己的時間、精力,以及擁有的各種資產。這正是使徒彼得對我們的勸勉:「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得前書4章10節)
彼得沒有提到我們應具有多少影響力、專業知識或財富,他也不在意我們的工作在社會上是居於何種地位,或是會帶來多少影響。相反地,彼得向我們保證,上帝已賦予我們每個人某些恩賜,並要我們為了他人的益處而使用這些恩賜。
何謂成為上帝所賜一切恩典的好管家?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3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謙卑與智慧
我的寫作水平是一流的,至少我曾經這麼認為。自小學起,我房間的牆上便掛滿了各種寫作比賽的獎牌和獎狀,這令我感到自豪,但也令我驕傲。
上了大學之後,我在寫作課的成績卻平平,得到的大多是丙等。這麼多的丙等確定了我就是這個水平。然後,在一個陰沉的秋天,我拿到一篇文章的成績,竟然是不及格。
我簡直不敢相信,強忍著淚水,佯裝沒事,但心裡卻痛苦吶喊。內心的驕傲確實會給我們帶來痛苦,正如箴言11章2節說:「驕傲來,羞恥也來。」
我頭腦一片混亂,我會不及格?教授的評語寫道:文章寫得不錯,但違背事實。這是新聞寫作課,當然不及格。
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之後,我在下課時感謝這位教授指出我的錯誤。隔天,我拜訪另一位教授,請他看看我的文章的缺點,並安靜坐著,看他向我展示其他人「更好」的文章。
這是謙卑嗎?這是謙卑的一種表現,能讓人得到另一個無價之寶──智慧(箴言11章2節)。心存謙卑,並不是貶低自己,而是看別人比自己強。正如雅各書4章10節說:「務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們升高。」
這樣改變心態會讓我們失去什麼嗎?不會。謙卑決不會讓我們受損,反而有所收穫。承認自己的短處並尋求幫助,讓我的文章很快就提高到甲等。但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一生中最寶貴的功課:只有謙卑,才能獲得智慧。
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是什麼意思?這個月,我們會探討何謂謙卑,以及如何活出謙卑?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2月1、8、15和22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
救恩的新希望
喬光被逮捕入獄後,覺得自己的人生全毀了。深沉的負罪感使他自暴自棄,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
前些日子,喬光醉酒駕車發生了車禍,導致一名少女傷重死亡。在獄中,喬光對自己造成的悲劇痛苦萬分。
在等待判決期間,喬光決定給自己一次機會。他住進了戒酒中心,希望解決酗酒的問題。在那裡,他聽到福音,並接受耶穌為救主,使他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他明白與基督建立關係後,便能得到寬恕並與上帝和好,這讓他有了新的盼望。
後來法庭宣判,喬光因導致少女死亡而被判十二年監禁。在服刑期間,他盡其所能為獄友服務,並與他們分享耶穌的愛和寬恕的好消息。當他最終獲釋時,他要求與受害者家人見面。令喬光感到驚訝的是,受害者父母和兄弟見他已改過自新,選擇原諒了他這位曾奪走他們心愛家人性命的人。
當我們尋求耶穌的寬恕時,會帶來多大的改變呢?保羅說:「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在這新生命裡,我們享受與上帝和好所帶來的力量(18節),這力量能將你我原本混亂的生活,轉化成充滿應許的盼望(19節)。然後我們也能把這和好的信息傳給他人(20節)。
當我們接受耶穌白白賜下的寬恕與和好時,恐懼和沉重的負擔都會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希望!
藉著耶穌得救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在這個月會探討救恩的本質,即救贖、公義以及和好。以上的專題文章以及1月1、8、22和31日的靈修文章都有談到這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