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image-desktopheader-image-mobile

當別人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時,我卻陷入抑鬱

文/小潔(美國)

我生長在一個恩愛的家庭,並且因為父母年輕時就信主,我從小就接觸基督教信仰。我的家庭在經濟上自給自足,父母還有能力供給我和弟弟妹妹學音樂。另外,我比較愛讀書,所以成績一直都不錯。升高中之前舉家移民到美國,於是我在美國完成了學業。對於生命中的順利,父母師長教導我要感謝上帝,感謝栽培我的每一個人,並使用恩賜去服事上帝。

然而,年紀小小的我還必須面對同儕。令我困擾的並不是霸凌行為,而是這類的話:

「你沒有補習啊?怎麼有辦法考得這麼好?」;

「我媽說你那麼乖,成績又好,說我為什麼不學學你」 ;

「好羨慕你買得起學校的午餐」。

看見同學們羨慕我的生活,生性敏感的我心裡有些同情,又有些不安。沒有人教我評估他們的觀點到底夠不夠全面,更沒有人教我如何回答他們的話,我只好把同儕們的羨慕和嫉妒悶在心裡。漸漸的,年幼的我就發展出一個觀念,就是我的幸福令別人的心裡不好受。

長大了,換了環境,依然處處撞見這類的話。團契的弟兄姐妹對我說:「你在基督教家庭長大呀!好幸福。我多麼希望我的父母也能信主。」 從外地來美讀書的朋友說:「真羨慕你小時候就移民來美國,不需要像我一樣擔心簽證的問題。」 也有陌生人一聽說我的專業,就脫口而出:「哇,這行很賺錢呢!」 聽起來都是正面的話,都是強調我比他們好命,我卻越聽越苦悶。此時,我已經深刻地相信,我擁有的這些幸福不僅不公平,更是不應該,因為我擁有的,旁人沒有。

我的眼光漸漸由外在轉向內在,並開始自責。每次聽到有人突破家世和經濟困難,最終獲取成功的故事,我都認為自己雖沒有吃過這些苦,卻同樣獲得成就,真是該受譴責。我甚至想:既然我的各種優點和成功都是偶然,那我一定是個比大家都懶惰的人。

僅管身邊的人說我用努力換取了成績和才藝,說我待人友善且熱心服事,我卻堅信這都是他們的錯覺,堅信自己其實是個既高傲自大又不肯努力的人,不應被看重和嘉獎,反而應該受到鄙視和孤立。奇怪的是,旁人的成功和幸福並不會令我反感,我反而覺得這是他們理應享受的成果,只有我不配得。

許多讀者應該都看出當時我的思維有多麼偏差,我卻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勁。大學時期的課業和人際關係,給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加上身體健康的因素,還有習慣性的自我貶低,使我陷入抑鬱的低谷,卻不自覺。直到一名師長意外得知我的情況,帶我去找心理諮詢師,我才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

這幾年,我在心理諮詢師的引導下,學著用客觀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過去。我漸漸記起那些被我忽視多年的回憶。之前認定自己活得比別人都順利,後來發現自己有好些經歷其實是不值得羨慕的。之前認定自己懶散不勤、待人惡劣,後來回憶起自己努力突破困難的例子,還有別人與我愉快相處的景況,逐漸推翻這些缺乏根據的信念。

同樣認識上帝的諮詢師,更給了我一項功課。她給我一張清單,標題是 「Who Are You?(你是誰?)」 這個清單寫滿了形容詞,每個形容詞都配上一節《聖經》經文,每一節經文的內容都關乎:在上帝的眼中,我是誰?這項功課的目的是,要我不再用旁人的眼光看自己,也不再用自己的眼光看自己,而是回歸到創造我的那位上帝面前,問祂:上帝啊,你說我是誰?

可以說,這項功課讓我重新認識了福音。我現在知道,我生命中真正的虧缺並不是別人投來的異樣眼光,也不是自己眼中的那些匱乏,而是我因為順從了自己的罪性,而在上帝眼中虧缺了祂的榮耀。我現在也知道,我接受上帝的賞賜時,並不需要愧疚,畢竟耶穌在我還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時,就已經為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我的自由,使我得以回到祂的家中。我說,我不配得。上帝說,沒關係,恩典的定義就是白白賜下,給不配得的人。

我發現,上帝並沒有要求我先過著苦行僧的生活,才接受救贖之恩,也沒有要我先放棄得救的機會,轉讓給 「更需要的人」。不,我和世上的任何人都一樣需要上帝的恩典,而這恩典是夠全世界用的,上帝只要我欣然接受。同樣的,上帝賜給我安穩的生活和才幹能力,並不是要我因此而自責,或因為沒有完成像別人一樣偉大的事工就沮喪。祂只要我存著感恩的心,領受祂所賜給我的,並謙卑聽從祂的指示來使用。我是祂的手所造的,祂比我更清楚我的能力和限制,祂也已經為我譜出我耳所未聞的生命樂章。

在馬太福音25章的比喻中,主人交給每個僕人管理的銀子數量並不相同。雖說 「……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加福音12章48節)

聽起來要求很高,但從主人最後的一番話中看出,只要我按照祂的指示,盡所能地好好運用祂賜給我的資源,就不必害怕,反得獎賞。羅馬書12章4-6節說:「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里成為一身,互相聯絡做肢體,也是如此。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

上帝使我和身邊的人們各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不是要我們競爭比較,而是要我們互補互助,看見一群大不相同的弟兄姐妹,在主里和睦同居的美善。

人畢竟是軟弱的;我今年初又再次因為這與人比較的心裡,陷入焦慮和憂鬱。寫這篇短文的時候,我還在透過《聖經》和從諮詢師學到的技巧,重新扭轉自己的思維。積極地用上帝的話抵擋撒旦的謊言,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屬靈的爭戰,是每天都必須重新做一遍的事。

但我不氣餒,因為每一次的掙扎,祂都帶我經過。每當我彷徨擔憂,我就透過祂的話,再次嘗試看清祂眼中的我,因為唯有祂的話才是真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