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經中看上帝的救贖計劃

文/蔡金玲博士

當一個基督徒信主年歲漸增之後,對聖經內容的接觸也逐漸加增,隨之而來會有一些讀經方面的困惑,其中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如何正確地明白經文的意思?」有人認為在釋經上常見的疏忽或誤導,就是立刻以純粹道德取向來解釋及應用經文中的故事(特別是舊約)。若釋經者僅注重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的解釋容易忽略了上帝的重要啟示,錯失了聖經原本所要傳達的救贖信息。

這種做法常出現在聖經的教導和講道中,僅將一些聖經人物區分成英雄或壞人,例如「要像摩西一樣」或者「不要像法老王」;「要像以斯帖一樣勇敢」或者「不要像惡人哈曼」。又如,雅各與上帝摔跤的事蹟常被用來表達我們屬靈上的掙扎;哈拿祈子的禱告是教導我們持續性的禱告;大衛打敗歌利亞乃教導我們要戰勝心中的「巨人」;大衛與約拿單的友情是教導我們友誼的重要。

這種釋經應用看似合理,但有暗藏的隱憂,因此較合宜的做法,應該是在信息中包括「救贖歷史」的教訓和「道德倫理」的應用。同樣地,當我們在講論新約人物時,若只強調他們的生平事蹟,作為我們人生的指標,將道德教訓作為讀聖經時的焦點,卻偏離了聖經內文重要的目標──就是上帝的救贖,如此同樣會使這些事件所蘊含的救贖意義被忽視。

若把聖經故事當作世俗文學來讀,僅強調一般人生的教訓,或只關注人物的榜樣,那麼聖經和世俗文學有何區別?因為在非聖經的歷史中,也記載著許多偉大、值得我們學習效法的人物。若依此方法,似乎也暗示著人們可以捨棄聖經,在聖經以外找到類似的倫理教訓。

然而,聖經記載這些歷史故事的主要目的,不僅是要教導讀者如何行事為人,更是要表明上帝如何拯救人。例如我們讀〈以斯帖記〉,焦點不僅只是在以斯帖、末底改、亞哈隨鲁王和哈曼身上而已;它的內容乃是記載了一位身處異邦的猶太孤女以斯帖,在波斯帝國亞哈隨魯王的統治下,竟然能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邪惡的波斯奸臣哈曼所設下的詭計,使以色列人全族免於被滅的危機。

故事顯示,當以斯帖進入王宫時,末底改吩咐以斯帖,在波斯王宮不可將她的籍貫宗族告訴人(以斯帖記2章10節),所以,她可能無法像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立志堅守摩西律法中飲食潔淨的規條。由於以斯帖隱藏她的身世,她吃穿必須得像波斯人,融入異教的文化。然而閱讀這段故事,可以帶給讀者極大的安慰與激勵,即使屬上帝的人有時作出錯誤的抉擇,全能慈愛的上帝仍舊可以在人的錯誤中行事,上帝會引導、指正並使用屬祂的人,上帝能透過萬事成就祂的救贖計劃。上帝對祂百姓的拯救正是以斯帖記中重要的神學主題之一。

雖然以斯帖記中沒有出現上帝的名字,但是可以看到上帝的主權掌管著一切,惟有祂才有能力拯救猶太民族脫離險惡的環境,並且信實地持守對他們列祖在盟約中的應許。上帝必幫助祂的百姓,直至應許的那位亞伯拉罕的後裔──彌賽亞耶穌的來到。任何會破壞上帝的救贖計劃,特別是彌賽亞的救贖應許,上帝都會干預。

聖經中充滿了人物和行動,但在這些人物事件的幕後,上帝才是真正的主角。聖經藉著不同的故事,說明了上帝的至高主權與救贖計劃,這些神學主題就是在歷史進程和具體的人物故事中表達出來。聖經是一本啟示上帝真理的書,上帝最高的啟示是耶穌基督(希伯來書1章1-2節),因此我們讀經須以基督為中心,因基督就是上帝救贖的啟示。所有舊約中的祝福、應許、立約、以及國度的內容,都是耶穌基督在末世要實現救恩的影子,因此新舊約一起見證這偉大的救恩。我們若能從聖經中明白上帝的救贖計劃,就會更認識上帝,並能有效地應用上帝的話語,過敬虔的基督徒生活。

※原文〈從聖經神學看神的救贖計劃〉刊載於「舉目」雜誌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