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在基督裡
我曾經因為陷於人生的一些困境,而經歷長期的情緒與靈性上的痛苦掙扎。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很容易就會不想去教會(有時候我的確會想:為什麼要這麼麻煩?)。但是,我感到內心有一股力量,催逼我要持續到教堂,參加每個主日的聚會。

耶穌基督今復活!
在去英國劍橋上大學以前,查爾斯‧西緬(Charles Simeon)是個喜愛馬匹、衣著考究的年輕人,每年都要花費大筆的置裝費。但上了大學後,學校要求他必須參加例行的聖餐禮拜,他便開始認真探討自己的信仰。西緬在閱讀了許多信徒所撰寫的書籍後,在某一個復活主日,生命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在1779年4月4日,他清早醒來,不禁高聲頌讚:「耶穌基督今日復活了!哈利路亞!哈利路亞!」隨著他對上帝的信心日益增長,他全心投入在研經、禱告和參加教堂禮拜。
基督受難
吉姆‧卡維佐(Jim Caviezel)在電影《受難記》中飾演耶穌的角色。在他接演之前,導演梅爾‧吉勃遜警告他說,這是一個艱鉅的角色,同時恐怕還會衝擊到他在好萊塢的演藝事業。但卡維佐終究還是決定接下這個角色,他說:「雖然這並不容易,但我覺得我們要拍好這部電影。」


替罪的耶穌
一名20歲的富家子弟與朋友飆車時,不慎撞死了一名路人。雖然他後來被判了3年徒刑,但有些人認為,出現在法庭受審,並繼而入獄服刑的那名男子,其實是肇事者花錢找來替他頂罪的人。這種花錢找人頂罪的做法,在某些國家時有所聞。

彼此相愛
英國王室有一個可追溯至13世紀的傳統。那就是王室成員會在聖週四,即基督受難日的前一天,送禮物給貧苦的人。聖週四這一天也稱為濯足節(Maundy Thursday),而濯足的英文(maundy)乃源自拉丁文(mandatum),意思是「命令」。在濯足節這一天,王室成員記念耶穌在受死之前,給祂朋友的一條新命令,祂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章34節)

多結果子
欣儀在一間非營利機構找到了新工作,她非常興奮,因這是為世界帶來改變的機會!但她很快就發現,同事們並不像她一樣滿腔熱忱。他們輕視機構的使命,為自己的工作表現欠佳找藉口,同時到處尋找更有前途的高薪工作。欣儀後悔申請了這份工作,遠觀相當不錯,近看卻令人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