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巴哈馬拿索市(或稱拿騷,Nassau)的克利夫頓文化遺產國家公園(Clifton Heritage National Park),如同重溫一段黑暗悲慘的歷史。那片土地一面臨海,乘船到岸的人必須沿著石階一步步爬上峭壁。在18世紀時,一船船被運送到巴哈馬的奴隸,遠離家鄉的親友,踏上這些石階,走向殘酷的人生旅程。現在,為了紀念這些可憐的奴隸,峭壁上的香柏木被雕塑成女奴的雕像。她們個個面向大海遙望家鄉和親友,每個雕像都刻上被船長鞭打過的傷疤。

這些雕像哀悼著她們失去的一切,她們的樣子提醒了我,應當察覺各種不公義的事和衰敗的體制,並為這一切深表哀痛。哀痛不表示我們失去了盼望,相反地,哀痛是一種向上帝坦誠的方式。這是基督徒所熟知的,因為整卷詩篇有將近四成都是哀歌,而在耶利米哀歌中,上帝的子民也在國破家亡之後向上帝哭泣呼求(3章55節)。

面對現實中的磨難,哀痛是自然的反應,我們也在痛苦折磨中經歷上帝。哀痛終究是有盼望的:當我們為不公義的事憂傷痛苦,將會促使我們和其他人一同採取行動,試著改變現狀。

這也是拿索的雕塑公園會被稱為「創世記」的原因,這裡雖是一個哀痛之地,卻也是一個嶄新開始之處。